张存杰:借助网络营销打造个人品牌,提升个人价值




一个人和一个企业,都需要进行品牌打造和不断的推广,品牌决定你的个人身价。

在这个自由的时代,相信一个人很难在一个企业或一个岗位从一而终,那么,个人品牌就显的非常的重要。在我们身边不乏有非常多的成功企业家,他们的个人品牌推广非常的成功,比如,史玉柱始终身穿红上衣、下穿白裤子,唐骏---中国打工皇帝   王石---天天登山的万科企业董事长   潘石屹---最具有娱乐精神的地产商   任志强---- 胆子最大的地产商,绰号任大炮。仔细留意,你就会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组成他们个人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企业家需要个人品牌,身在职场的人们更需要个人品牌的提升和维护,品牌意味着利润最大化,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人在招聘和雇佣关系中是以商品买卖的关系存在的。你的工资就是你价值大小的衡量工具。

假设你为了给心爱的人买礼物,正在百货商店挑衣服。有两件衣服颜色、款式以及面料、做工方面没有太大差异,百货商店的售货员也坦言质量差不多。但是价格却相差很大,名牌产品是70万元,非名品牌只有40万元。你会选择哪一款?

  很多人明明知道质量上没有太大差异,却宁愿多花些钱购买名牌产品。有些人明知道是假货,还是会高价购买贴着名牌商标的仿制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品牌时代,可以说“企业卖产品,消费者买品牌”。

  品牌不仅在商品和服务市场受到重视,在人才市场也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谓的“自我品牌时代”已然来临。人们认为应该“像经营公司那样经营自己的人生”或“做好自我营销”,将自己商品化、企业化的氛围非常活跃。

  在汽车配件公司上班的K课长从几年前开始努力学习中文。下班后上中文培训班,上班时在车里听中文会话磁带。阅读与中国相关的书籍,收看与中国相关的所有新闻。跟人交谈时,也经常以中国人的性格、工作方式以及表现中国文化的电影、唱片、饮食等作为话题。

  K课长之所以对中国这么关注,是因为企划室的前辈告诉他公司要大举扩张中国业务。和同期入职的人相比,晋升课长时间较晚的K课长听到这个消息,突然感到眼前一亮。于是决定将中国作为自己的品牌,在公司重塑自己的地位。

  两年左右的努力换来了超出预期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事们开始认为他对中国很了解。同事们对中国有什么疑问最先问到他,在与中国相关的公司内部争论中他的意见占据相当高的分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中国通”。正巧中国事业计划得以落实,他一下子变成了这个事业领域的核心人物。

  随着铁饭碗概念的淡化,提拔和辞职变成常态,企业不再是员工的保护伞。这样的情况下,个人的生存只能依赖于自我价值的提高。

  企业和雇员之间早已变成以劳动力为商品的交易关系。企业在安排职位的时候,只考虑这个人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并不计较是内部员工还是外部人士。岗位安排或晋升时考虑的是此人能为公司创造什么。聘用外部人员时也会根据他的能力来支付报酬。同样,个人也不愿意被某个组织所束缚,一旦遇到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或更有利于提升自身价值的组织便随时走人。员工尤其需要提升自我价值以抬高身价,因此就像塑造身材一样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品牌已经成为决定个人身价的核心因素。

  个人的品牌化风潮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当时在美国,企业重组进行得如火如荼。此前一直有稳定工作保障的IBM、GM、摩托罗拉等大企业纷纷上演了重组大戏。在这个过程中,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的“品牌人才”换工作并不费力。但是品牌价值较低的人员找工作吃了不少苦头,以至于只要能谋到一份差事就不在乎年薪多少,有些人甚至接受了不到原先一半水平的年薪。于是专业技能和职业认可度成为了职场中非常重要的话题。

  “自我管理”的提法也基于此。正因为自我管理和培育能够提升自身价值,所以要像经营公司一样管理自己。每个人都是经营“自己公司”的社长和CEO,因此要有一定的经营理念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那么个人的品牌,即自我品牌到底指什么呢?构成个人品牌的因素很多,面相和语气、性格、穿着、月收入或财产、住房、私家车、老家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政治倾向、毕业院校、职业和工作单位等都对个人品牌产生影响。其中对个人品牌影响最大的是职业和工作单位。

  打造品牌就是积累核心竞争力,品牌营销就是推广核心竞争力。打造并管理自我品牌、提升其价值也就是建立和维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向市场推广。

     张存杰作为网络营销师认为:职场白领应该在职业不如辉煌之前开始建立个人品牌,并不间断的进行个人品牌维护和推广,在人生步入辉煌时期后,你的品牌价值就能最大化的体现。个人品牌将是你幸福人生的一笔重要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