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6日,第一财经日报以《超威江苏滨海再现铅污染阴影,多名孩子现中毒症状》为题,曝光了超威电池在江苏滨海的分厂环境污染致多名孩子铅中毒一事,系列文章还说了,记者在当地暗访时遭到软禁和跟踪,所摄照片被强制删除后才脱身。此事被诸多网站和报纸转载,舆论哗然,据悉,新闻报道出来的当天,滨海县有关政府部门紧急召开会办会议,研究应对此新闻事件。
12月7日晚,某新闻网站驻盐城分处收到滨海县宣传部门的通稿,请求登载,大致内容是对“超威电池污染事件”做出的回应。回应公开后,关注此事件的读者突然发现,回应对先前一篇的曝光报道的事实内容作了全盘否定,等于就是说“我这没有错,你那是胡说八道”。网友评论说“都是党的喉舌,究竟哪个说的是对的”,还有人指出,第二次登出回应报道的记者“去过现场的吗,被操纵的媒体还能说真话吗”。事发地的老百姓自然知道,超威的污染究竟有没有,究竟有多严重。博主听滨海县城一个爱看报纸的老教师笑说:“第一财经日报报出污染的事情,我很震惊,总希望他报错了,这样的污染不能出现,孩子不能成为政绩官员的受害者,看这后来看到回应报道,说没有污染,我倒真的不安起来,我知道,这‘没有污染’后面意味着污染是有的,因为地方政府说出的声音往往都是黑白颠倒的。”
第一财经日报12月6号称:超威江苏滨海再现铅污染阴影,多名孩子现中毒症状
江苏滨海县阜中村的村民从2010年12月份起的这几天里内心非常恐慌,因为上月媒体报道了山东宁阳县吴家林村民的铅中毒之后,他们发现村子里几年间的一系列反常现象与吴家林村非常类似。因为阜中村村民居住地距离一家涉铅企业距离也不足300米,铅污染的阴影同样也笼罩在他们的心头。
2010年初,滨海县城西南郊区的阜中村10岁男孩小刚(化名)在校得了疑似痴呆的症状后,被学校退了回来,这孩子的身高远远低于同龄人,仅1米左右。他家人肯定地说,孩子的病是在一家名为超威电源公司的蓄电池生产企业在村边建造后出现的,和铅中毒有关。现在的阜中村,除了大人,没有经过血铅检查的孩子还很多,村民们由于害怕铅中毒,不少人家把孩子安置到县城里读书生活了。
与此同时,不到30户人家的阜中村也成了癌症高发区。据村民反映,去年就有五六个村民因癌症而死,最靠近超威电源公司的一户人家,常住家中一个50多岁的妇女,也得癌症去世了。村里有人大致统计一下,近两年内,死于癌症的村民有八九人,还有两位年长的村民出现了痴呆。
村民还说,村里的家禽喝了超威电源公司排放的废水会生病。2009年夏天,村里两家养鸡专业户的鸡喝了雨后在超威厂区小河漫上来的水,近三万只鸡死了仅活50多只。一家养鱼专业户把超威电源排放的废水河中的水引到池塘,很快塘里大批鱼死亡。
一系列反常现象的源头再次指向超威电源公司,由于村庄离超威电源太近,村民常常在早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家企业还常把废水排入河中,天热的时候河水散发出恶臭,致使村里的河水无法饮用,灌溉作物也不放心。
超威电源公司是落户阜中村唯一的铅制品生产企业,也是当地的利税大户,生产和销售一直很火旺。但企业选址距离村庄太近并污染不止的现象一直遭村民反对,经村民自行测量,村庄距离超威电源最近处不足300米。联系村里孩子的症状,明显表现出铅中毒的特征,大家断定这和超威电源公司经常性排放有毒的废气和废水有关联。
至今,阜中村常住村民没有经过一次普遍的体验,村民对超威电源公司的污染曾有各种方式的投诉,均没有效果。但当地环保部门称,该涉铅企业周边的各项环境指标是达标的,面对这样的结论,村民表示怀疑,但也无可奈何。
12月7日,滨海县通过某新闻网站发出的回应:没有污染,排放达标
江苏滨海正面回应“铅污染阴影”报道,表示,有关部门已联合对报道所涉内容进行调查,滨海超威公司还主动申请环保部门对厂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各项监测结果低于国家标准。
今天晚些时候,江苏滨海有关方面负责人告诉记者,超威公司是一家生产蓄电池的企业,该企业的安全防护距离在500米以上,通过盐城市环保局的环保“三同时”验收。12月6日,有关报道刊发后,滨海县环保、疾控和园区管委会联合到滨海超威公司所在的阜中村进行走访调查。调查中,没有村民反映小孩出现“铅中毒”现象,也没有因铅中毒致癌导致死亡的事件。村里有疑似痴呆的症状的男孩陈姓,系2005年患癫痫病所致,当年超威公司还未投建,因此,没有儿童在超威生产后出现疑似痴呆的症状。
同时,超威公司主动向滨海县环保局提出申请,要求对公司生产厂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周边环境空气铅浓度为0.003mg/m3,国家标准为0.006mg/m3;周边地表水铅浓度为0.01mg/L,国家标准为0.05mg/L;周边地下水铅浓度为0.01mg/L,国家标准为≤0.05mg/L。周边土壤三个取样点铅浓度分别为30mg/kg、70mg/kg、60mg/kg,国家标准为≤300mg/kg,各项监测结果低于国家标准。
滨海超威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将正确面对媒体的舆论监督,把媒体的监督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途径。整改存在的问题,深刻吸取教训,严格规范内部管理,全力做好环保、职业卫生工作。虚心接受舆论监督,勇于改进自身问题,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
江苏滨海环保部门有关人士表示,2007年超威公司经盐城市环保部门审批验收合格后生产,至目前,该公司累计投入1200万元用于环保、职业卫生相关的污水处理系统、回用水循环系统的升级改造,实行全自动化控制,保证了生产污水百分之百的回收、处理、合格后回用。同时,将一级除尘改为二级除尘,大气排放远低于国家规定排放标准。该公司投产至今,没有出现过员工铅中毒现象,也没有因环保问题被主管部门处罚过。
采访超威污染事件中,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何天骄记述被软禁的过程:删了照片得已“获释”
“软禁”,记者极不情愿使用这样的字眼,但这却真实发生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身上。
为了能够进入江苏超威电源有限公司(下称“超威”)实地勘察,本报记者在超威公司门口以招工的名义跟门卫交涉,无奈因条件不符(未婚)未能进入。
而在记者正欲离开之时,却引起了超威一位汤姓自称为总经理的人士的注意。该汤经理在村间的小道找到记者,简单交流了几句后,邀请记者去超威工厂坐坐,并同意带记者参观超威工厂。但等来到超威公司后,当地开发区的相关负责人也很快驱车赶来,两人大致向记者介绍了超威公司的各项“优点”。在超威工厂被带领着走马观花般地看了一圈之后,记者又被上述开发区人士“邀请”到开发区办公室与开发区环保负责人交流,声称“有市环保局对超威环保验收合格的文件”。但自始至终,记者都没有看到这份文件。
当记者找借口欲离开时,却在开发区政府门口被超威公司员工以及一同赶来的当地宣传部门的一位副部长拦住,并被超威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性员工死死拉住不放,直接拖拽至开发区办公室,由两位超威员工“陪着”。其间,超威员工声称:“把采访所拍摄的照片全部删除,否则别想走。”记者不断与其进行周旋,并多次伺机离开均未果。近一个小时之后,被告知汤姓总经理要“接见”,之后即可离开。于是,记者又被四位超威员工用车迅速“送”至超威工厂。
但是,到了超威工厂后却被告知:“只有交出照片后才能见到汤总。”记者无奈之下只能再次与其周旋,但僵持一个多小时后,记者只得同意交出照片。该汤姓总经理在一个小时后,看了记者所拍照片认为没有问题,方才让记者离开。
至此,记者在超威工厂及开发区被“照顾”了3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