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与工资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今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11月,CPI涨幅更是达到了5.1%,创28个月以来新高。但就目前而言,中国的通胀并未失控,CPI虽然高了一些,但与1993年和2008年相比,还是低了很多。不过,由于中国人口红利面临拐点,并且城市生活成本的上涨已令不少农民工在城市继续打工失去了意义,当这两大因素导致工资显著上涨时,人工成本的上涨可能进一步推动通胀。

  尽管不少人拿中国大城市的物价和美国、法国等国家的绝对物价比,得出中国不少商品价格高于发达国家。这种片面的比较其实很无聊。最简单的事实是,如果用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总量比目前公布的高得多。而且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由于人力成本低,服务价格是相当便宜的。美国怎么可能会有同城6元一件的快递价格呢?人力成本低,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工在城市的工资非常低,这压低了中国城市的服务价格和不少商品的制造价格。经合组织24个国家的最低工资是平均工资的50%,而中国只有21%。

  中国不少农民工拿的往往是当地的最低工资。在北京,一桌饭菜1000元以上的餐馆,服务员的工资可能只有不到1500元。这在一些发达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施瓦辛格主演的电影《第六日》中有个情节,一个驾驶直升机的飞行员(必然是高收入),在房子被撞坏后,居然自己修理。实际上美国人普遍都是这样。根本原因是劳动力价格高导致服务价格高。中国产品出口全球有较强的竞争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导致制造成本低。只要这个原因不变,人民币就算升值100%,美国的失业率也不大可能有明显的下降。

  中国的人口红利何时是拐点莫衷一是。在我看来,人口红利代表的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力,妄图中国的人口红利继续发力一二十年,就是希望中国继续落后下去。但中国高考人数已连续第二年下降是事实。中国人口出生率从1987年的2.33%降到2006年的1.21%,当年的新生人口的下降必然导致目前新增劳动力的减少。在招商局集团前董事长秦晓看来,由于中国的户籍壁垒、社会保障的欠账以及农民工的知识结构问题,2007年以来农民工城镇的就业增长就开始回落。在目前的政策之下,农民工的收入不可能在城市买房,也不能入户,回乡是早晚的事。

  虽然最近几年农民工工资增长较多,但城市衣食住行成本的增长,已达到不少农民工离城返乡的心理临界点。以今年为例,不少地方农民工的返乡潮提前了两三个月,“民工荒”的范围更大。在浙江嵊州,聪明的企业家为招到工人,居然在监狱举行了一场特殊就业招聘会,并与42名即将在两个月内出狱的人员签订了就业意向书。

  因此,如通胀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控制,中国很可能面临因工资上涨推动的新一轮的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