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范卫锋的博友们,以后请来逛逛我的新浪、腾讯微博。
http://t.sina.com.cn/fanweifeng
http://t.qq.com/fanweifengchina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
11月29日
22:07 来自新浪微博
回家习惯性地打开美股,赫然看见前几天上市的MCOX麦考林跌了38%,仔细一看,没看错,是它,今晚公布了一份季报。在美国投资小盘成长股的风险,的确比A股大多了。A股的确是赌徒的天堂,当然,迟早也会是地狱。
11月30日
23:20 来自新浪微博
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中国的香菇之乡抱怨日本,说日本人对中国香菇设置了600多个技术指标,让企业“头疼不已”,他说“日本现在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苛刻,超出了必要的保护人体健康的需求”。这是贸易壁垒吗?如果是,这个壁垒最大的受害者是日本吃香菇的人。到底该同情他们还是我们呢?
11月30日
15:34 来自新浪微博
目前为止出事的几个欧洲国家,冰岛才100多亿美元的GDP,全球排名100多名;希腊3000多亿美元,爱尔兰和葡萄牙(快出事)都是2000亿美元出头,4个国家加起来不到8千亿美元。大家刚开始质疑、沽空的西班牙,它的GDP是1.4万亿美元,相当于30%个中国。西班牙如果顶不住,麻烦就大得多得多了。
11月30日
16:18 来自新浪微博
在今天的“个人转让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文件里,看到这么一句,“……无法准确计算全部限售股成本原值的,……以实际转让收入的15%作为限售股成本原值和合理税费。”1除以0.15=6.66.看来,在大家看来,这些天杀的大小限有钱人,赚6倍是一个合理的水平。
11月30日
16:37 来自新浪微博
转贴不语:20多年前,有个记者片场采访正在拍《编辑部的故事》的葛优。这位记者问他,喜欢看什么书。
“不瞒您说,我真不爱看书。”葛优说。……现在,和葛优聊天,他嘴里常冒出斯坦尼表演体系、美学理论,还一度打算去清华大学进修表演。
11月30日
19:22 来自新浪微博
要想预测国外大事走向,看看用真金白银赌博下注的盘口,比所谓专栏作家和民间调查准确得多。在Intrade上,今年之内美国对朝鲜开战的概率,只有3.1%。至于我们更关心的2012年美国大选,共和党获胜的概率现在仍然只有41.7%,不到一半,一个令人有点失望的数字。
11月30日
22:20 来自新浪微博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 (管仲)
12月1日
21:05 来自新浪微博
许小年:现在票证好像又回来了,贷款额度相当于给银行发“信贷票”,房屋限购令相当于给居民发“房票”。过两天猪肉、大米的价格若涨起来,是不是又要发肉票和粮票了?干脆把发改委改回国家计委吧?反正现在两者也差不多了。
12月1日
22:45 来自新浪微博
许小年:本来央行就应该灵活调整利率和汇率,以实现稳定经济的目标。这两年政府却更重视利率和汇率的稳定,而听任经济和价格水平上下波动,把手段和目标整个给搞反了。……搞市场经济三十多年了,怎么政府现在成了主导力量?什么时候企业和民众才能回到舞台的中心?……笔者不知道。领导,您知道吗?
12月1日
22:48 来自新浪微博
http://yq.people.com.cn/Forum/postDetail.aspx?ID=000022273人民网的舆情会商室,于建嵘做客聊宁夏吴忠的跨省追捕王鹏案。人民网、人民日报、新华社、中青报今天全部大力度地高调跟进此事。公道地讲,所谓的官方、半官方机构里,还是有很多人、很想做一点有价值的事情的,包括今天这场访谈的宾主双方:祝华新和于建嵘。
12月2日
09:14 来自新浪微博
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了。三年前,我去过襄樊的谷城。三国时的荆州、宋金战争的前线、金庸的糊涂时代写的《射雕英雄传》的郭靖守城处。黄药师反对黄蓉嫁给郭靖,的确有先见之明的智慧。郭靖、张无忌、陈家洛只是三流人物,乔峰、韦小宝算是二流,真正的一流人物,是《飞狐外传》里的胡斐。
12月2日
14:12 来自新浪微博
开店赛跑中,如家昨天的签约门店达到1千家,开业酒店达到750多家。锦江之星,目前签约门店大约是600多家。7天,目前签约酒店700多家,开业酒店496家,与锦江之星一个水平线。
12月2日
15:13 来自新浪微博
索罗斯的基金在香港新设的办事处,位于香港的IFC大厦,租金是每平方米每月约1200元左右。他租了700来个平方米,一般来说,对冲基金分支机构的人数极少,租个300来个平方已经够用,他租下700来个平方,龙行有雨,虎行有风,看来准备大有所为。对冲基金齐聚香港,当然不是来看亚运会的。
12月2日
15:59 来自新浪微博
转帖不语:鹏程电动出租车队负责人黄立明介绍说,目前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单次充电后可跑200公里,每日双班运营的车辆随后会中速充电一个半小时,再继续跑200公里。完成当日运营的车辆则用慢速充电设备充电,四个半小时可充满电。
12月2日
17:48 来自新浪微博
在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拟定的规划中,有着清楚的数字:在2012年底前新建89座充电站,新建4.75万个充电桩,投资约12.7亿元;在2015年底共新建150座充电站,22.75万个充电桩,共投资约43.6亿元。
12月2日
17:53 来自新浪微博
晚上同学聚会,一位同学做外贸,他管辖的部门今年出口销售额是3000多万美元,我赞曰:不错啊,相当于人民币2亿元,赶上很多创业板公司了。他苦笑说:利润才200万元人民币,利润率1%。
唉!
12月2日
22:48 来自新浪微博
晚上同学聚会,很多人在谈股票。他们谈论的股票,A股、港股、美股都有,奇怪的是,这些股票我基本没有听说过,就算听过名字,也不知道他们是干啥的。看着他们对这些涨幅和跌幅都很惊人的股票如数家珍,我终于对自己的孤陋寡闻无地自容了。
12月2日
23:54 来自新浪微博
早上起床看到这则新闻:“深圳考虑把原定于龙岗的大运会开幕式改到深圳湾体育中心进行。深圳湾体育中心是原定的大运会闭幕式场馆,在南山后海中心区,毗邻深圳湾和香港。采用日本佐藤综合计画与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的春茧方案。”虽然我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开闭幕式都没看过,但这事我赞成。
12月3日07:46
来自新浪微博
11月,深圳一手住宅成交量仅有2518套,比10月的4923套,减少了2405套,减幅近半。从全月四周的成交量变化趋势看,前两周触底,日均仅成交69套,而9月、10月日均成交量分别为180套和164套。
12月3日08:00
来自新浪微博
在11月29日这一天,美国的购物狂欢节,美国人花了10亿多美元网上购物,比去年涨了16%。淘宝前阵子的光棍节大促销,销售额接近10亿人民币,这仅仅是一家淘宝。环球同此凉热,网络零售商业不可逆地崛起了。
12月3日
08:05 来自新浪微博
万科披露的几个小数据,比它的1千亿元销售金额更有意思。它说,10月份,它的一次性付款的客户比例是30%,11月涨到35%,而原来这个比例不到20%。另外,它卖的产品里,90平方米以下的占60%,144平方米以下的,占90%。
12月3日
12:15 来自新浪微博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万科一直声称在学习帕尔迪公司。不过,万科现在说,帕尔迪虽然还是榜样,但它要学汇丰银行。为什么要换老师,或者说选修新老师的课程,我想,下面这个肯定是原因之一:帕尔迪现在的股价,只有5年前的15%左右。而汇丰银行,它现在的股价还有3年前的一半。
下为帕尔迪10来年走势图。
12月3日
12:54 来自新浪微博
日本7·11便利店的创始人铃木敏文,30岁以前是个出版集团的编辑。不错,我认为编辑这个职业,的确和零售业异曲同工,貌离神合。
12月3日
23:04 来自S60客户端
铃木敏文的两大法宝是:统计学和心理学。我觉得,如果用于投资,再加一门:历史学。
12月3日
23:15 来自S60客户端
每个日本人的传记,都要回忆从广播电台听到天皇宣布投降时的情景,就像中国人都要回忆听到毛主席去世时的记忆。铃木敏文倒干脆,收音机噪声太大,啥也没听着,一片茫然。
12月3日
23:23 来自S60客户端
1978年,铃木修挂帅继承日本铃木之后,主抓了一个新产品:奥拓。他的定位是:外形是轿车,但里面可以当小货车用,登记时也是“货车”,省去15%--30%的税收。另外,他不搞豪华版、入门版之类,全部统一车型,取消等级,以免大家相互攀比车型。
12月4日
13:10 来自新浪微博
铃木修搞奥拓车时,当时日本微型汽车的售价都在60万日元以上,成本最低不少于45万。但是,铃木修硬是把成本压到了35万日元,搞了个全国统一零售价47万日元,几乎是别人的成本价。当时日本各地的汽车价格是不同的,统一零售价是从奥拓车开始的。奥拓车的成功自然不必多说,到现在仍然是畅销车。
12月4日
13:14 来自新浪微博
7●11的创始人铃木敏文(他和铃木汽车没有任何关系),年轻时做编辑,副业炒点股,炒点地,赚了钱又赔掉,后来的发达是因为做实事。我经常见不少年轻人热衷炒股,甚至想职业炒股,股票真害人啊。话说铃木敏文当年进入伊藤洋华堂搞零售,其实本是去给杂志拉赞助。赞助没拉到,自己被拉到零售业去了。
12月4日
13:27 来自新浪微博
7●11便利店的创始人铃木敏文,进入零售业前做编辑,进入伊藤洋华堂以后,还是个零售外围人,负责营销、公关、人事三块,惟独没有沾过零售业最核心的“销售和进货”经验。也许,如果有了丰富的销售进货经验,受经验所束缚,他反倒办不成创新的7●11了。
12月4日
15:33 来自新浪微博
在大家工作变忙时,如果只是加派人手,往往只是让工作更细化,导致效率更低的恶性循环。“动不动就增派人手,其实是变相掠夺了员工在工作中成长的机会。”7●11便利店的创始人铃木敏文,这句话的确有真知灼见。
12月4日
15:35 来自新浪微博
1971年,铃木敏文去美国考察,第一次发现了美国南方公司的7.11连锁便利店,当时在美国已有4000家。他想把它移植到日本来,但这创意并非一呼百应,而是被批判得冷水浇头。经验丰富的前辈,认为只有大的零售店才能胜出。最后引进了7.11,特许权使用费是销售额的0.6%,他自己调去当了老大。
12月4日
15:56 来自新浪微博
唐骏的成功可以复制,但7.11的不行。铃木敏文去美国取经培训,学习那27本厚厚的经营手册,发现除了对收银机的使用外,其他内容全无用处。你如何能通过学习做热狗而卖好饭团呢?1974年日本第一家7.11店的第一位客人买的第一件商品,是一架800日元的墨镜。我好像从没见中国的7.11里卖过墨镜?
12月4日
16:05 来自新浪微博
不被众人反对的点子多半是平庸的。日本7.11当年提出卖便当和饭团的想法时,遇到了一片反对:这种食物家家户户都会做,怎么卖得出去?当然,后来成功了,人们又可以说:这种食物日本人天天都要吃,市场当然大了。事后谁不是诸葛亮呢。对了,如今我身边的年轻人,也都把盒饭叫“便当”了,有趣。
12月4日
16:14 来自新浪微博
请教谁知道,这头深圳南山四海公园的大牛,是什么材料?

12月4日
17:10 来自S60客户端
铃木敏文认为,7.11便利店的核心能力是单品管理。日本人擅长干这些事,把细节上的事情做到极致。咱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缺乏“细节文化”,长久来看,这会成为中国制造的文化瓶颈,这事比什么工资上升、成本飞涨更重要。悲观地估计,中国制造未来的天花板,可能不会超过日本现在的世界地位。
12月4日
21:30 来自新浪微博
铃木敏文认为,很多人认为现在是商品“多样化”时代,他却觉得是“统一化”时代。如果是别人,你会嗤之以鼻,但7.11的掌门人说话,不妨听听:为什么会产生多样化的错觉呢?因为每个商品的畅销曲线,原来是缓慢的富士山形,现在商品的生命都变得很短,是笔尖型,造成了同样的时间里商品多样化的假象。
12月4日
21:44 来自新浪微博
读完亨利.保尔森的自传《峭壁岁月》。作为历史亲历者的自传,这书在讲史料方面,能打8分。不过,他在这场金融危机里,所做的尽是暴风雨中糊窗户纸补屋顶的事。很多事违背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原则,他自己也深知这点,屡屡用迫不得已来开脱。可是,原则这东西,不就是在危机用来坚持的吗?
12月5日
12:18 来自新浪微博
转帖不语:金庸其父叫查枢卿。金庸出生时,查家有3600亩田地,租户有上百户,他受过西洋教育,与徐志摩、张爱玲父亲一样,属于那种过渡时代的中西混杂的人物。在1951年的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中,金庸的父亲、大地主查枢卿被地方人民政府判处死刑枪决了。
12月5日
12:57 来自新浪微博
转帖不语: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年出生于广西蒙山县文圩乡,家中是当地望族。梁羽生解放初徒步回蒙山,走到半路碰到同学彭荣康,彭告诉他:“你父亲刚被镇压,你回家无异送死,速逃。”梁羽生(那时还叫陈文统)遂星夜逃亡,一路逃到了香港。
12月5日
12:59 来自新浪微博
父亲生前给予我很多教诲,有一句我会铭记终生。而他走后引发了如潮的悼念,亦有一句话令我刻骨难忘。2009年9月6日我飞往巴黎留学前一日,父亲去上海闵行参加会议,7日飞回北京直接从机场送我走。他对我说:“克蒙,你要记得,知识分子要有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你要有毅力,要细心。”(蔡定剑之子)
12月5日
13:46 来自新浪微博
“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荀子》
12月5日
15:10 来自新浪微博
刘备好像自称中山王之后,汉室宗亲,不知真假。就算是真的也不奇怪。据说中山王有120个儿子,即使按照保守的每人每代只生2个儿子计算,120X2X2X2……=?
汉朝400年江山,以20年传一代计算,2的20次方约为100万,100万X120=1.2亿。看来实际上繁殖没这么多,但天下姓刘的人这么多,完全正常。
12月5日
21:02 来自新浪微博
听完了单田芳讲的评书《乱世枭雄张作霖》,家佳听书馆出品,一共12张MP3,听了几个月,打7.5分。现在开始听单田芳的《明英烈》。从历史学的角度看,这些东西没啥份量,不过,评书听的是说书人对细节的描绘,就像京剧、歌剧,毫无悬念的情节来回看,也是乐趣。老歌我听腻了,新歌不想听,只能听评书了。
12月5日
22:04 来自新浪微博
摩根士丹利,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大公司眼里,一直是投资银行界的第一品牌,它的franchise其实比高盛要强。在我心目中,如果说摩根士丹利是汉室宗亲,高盛的品牌形象即使不是董卓,也和曹操差不多。可是,在现实中,你认为,摩根士丹利还有没有超越高盛,重新坐上华尔街头把交椅的可能性呢?
12月5日
22:45 来自新浪微博
目前楼市的一个有趣现象是:政府信誓旦旦地说,明年要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可是,我没有见到任何一个人相信这句承诺。
12月5日
23:24 来自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