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拆血拆:悲剧何时不再有


    12月12日《东亚经贸新闻》报道:“‘我丈夫被叫去喝酒谈拆迁的事,结果就死在了那儿。’农安县农安镇南关村7组的李某说,她家所在的区域拆迁,双方的拆迁价钱没有谈拢,12月8日,拆迁方的杨某找她的丈夫孙方学吃饭,在饭桌上孙方学被杨某持刀刺中后身亡。”
    这一事件被称之为“拆迁鸿门宴”,比之前关于拆迁悲剧的手段似乎又高明一筹,至少可以断定,拆迁方杨某知道鸿门宴这个典故。如果说“复制”也是“创新”,杨某的这个创新足可以让更多的拆迁者复制。
    这可是令整个社会深感恐惧的“前进”和“发明”。
    这无疑是一则让人触目惊心的拆迁新闻。从事件的过程看,跟两千多年前项羽设下的“鸿门宴”极为相似。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拆迁导致悲剧的新闻让人目不暇接。从拆迁到强拆乃至血拆,看似离我们很多人很遥远,但似乎越来越向我们每个人逼近。更加令人深思的是,几乎每起因拆迁引发的纠纷与冲突中,权力与资本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和显示的倾向耐人寻味。
  从吉林拆迁“鸿门宴”看来,拆迁户在赴宴时惨遭杀害,或许可以被称做所谓“巧合的个案”。毕竟凶嫌拔刀多少有些不可预期。但令人不解的是,既然是赴宴,设宴者为何会身携刀具,难道这不是早有预谋吗?回想起拆迁方的杨某指着孙方学的鼻子说:“你不是不搬吗,你等着,有人收拾你。”也许,从那天开始,这场预谋就已经在杨某心里逐渐成形。
  更令人恐惧的是,血案发生之后,那些原本曾对媒体开口讲述的目击者们骤然缄口,有关部门甚至可以信口否认血案的发生。在铁的事实面前无法否认时,却堂而皇之地表示“拆迁背后无政府推手”。
    从报道中看,杨某当场刺死孙方学的细节不明。席间共有9人吃饭。报道中称:“在杨某和孙方学在饭桌上撕扯期间,杨某舅舅王某看见后和另一亲属离开了饭桌,在场看见杨某扎了孙方学一刀的仍有6个人。”
他们是怎么撕扯起来的?撕扯的时候另外7个人在做什么?撕扯期间有两人离场,又是为什么?从撕扯到孙方学倒地,期间具体细节又是怎样的呢?
    江西宜黄强拆事件发生后,相关责任人被问责,似乎并没有对强拆、血拆产生丝毫影响。强拆、血拆仍像慢性病流行一样,又像是非典肆虐期间一样,忽然某处出现了一例疑似病例,就会受到极大关注。如今强拆引发的悲剧丝毫不亚于7年前非典肆虐期间给百姓带来的恐惧和伤害。当时有人形容“非典猛于虎”。可今日的强拆比饥饿中的老虎还猛数十倍。
    拆迁鸿门宴中,杨某出刀,一刀致命。由此想见,杨某受过“特殊训练”。
    东亚经贸新闻的报道说;“在大家吃饭期间,话题转到了拆迁的问题上,孙方学仍然不同意杨某之前的补偿方案,两人便在饭桌上撕扯起来。杨某拿出随身携带的刀具,往孙方学上身扎了一刀,孙方学当场倒地。随后有两个人把孙方学送到了医院,并对医生说这个人被车撞了。医生仔细检查了孙方学的情况后,发现并不是车祸所导致的,并且上身有一处刀伤,随后医院保安把两个人控制起来,并拨通了报警电话。”
    在将死者送到医院时,就已经开始撒谎了。
    毋容置疑,这是一起凶杀案。虽然在事发当晚嫌犯自首,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警察赶到事发地点时,现场已遭破坏。也许由于某种外力的原因,最后是凶杀变误杀,刑事责任变赔钱了事。
    7年前的非典只给国民带来了几个月的恐慌,可强拆和血拆何时是尽头呢?也许有人说,只要依然按照现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去,强拆、血拆悲剧就永远也不会消失,而且只会加剧。即使新拆迁条例强制规定“不允许强拆”,那也不过是一张纸,一句话罢了。为什么会这样讲,因为新拆迁条例的执行者都是地方政府机关,这跟那些因拆迁而带来政绩获得高升的官员重叠。他们宁愿冒一把险,向官帽荣升发起冲刺。在他们看来,强拆若能混过去了,就有政绩;若是“不走运”,强拆中发生了悲剧,他们可以推脱“不知情”,即使知情,也未必受处罚;即使没有“靠山”,受到了处罚,也不过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最多一年,他们又会重新登上“强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