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


  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

  佛所讲的因果,就是指自然力量的平衡。灾难现象的发生,或幸福的来临,就是因果的酬偿。善因的酬偿是富贵寿考,恶业的酬偿是灾难病厄。所以从佛法的观点而言,消灾延生的最好办法是为善去恶。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须接受,但是在忏悔心生起之后,愿心发起之时,若承认犯行而有悔意,并和法官合作的话,法庭对他的判罪量刑为轻。古有戴罪立功,将功赎罪,今有判缓刑而不收监执行,有不起诉处分,还有庭外和解等,都是虽有罪行的因,而能转变了犯罪果报的例子。

  祈求消灾延生的人,当然不会一边祈求,一边继续造恶,这就是忏悔,而且以作佛事的诵经、拜忏、布施、供养来求消灾延生,便是对沦于鬼神道中的宿世冤家债主,用佛法开导,使之心开意解,脱离苦趣,不再索还旧债。再者,由于发愿的力量,而把将来未发的事件的因素改变。若继续做恶,便和灾难的原因相应。若弃恶向善,便消弭了灾难的因素,而远离灾难了。

  所以发愿学佛、修善,能够改变未来的命运,当然,其中有佛法不可思议的力量,在经中说,皈依三宝即有二十五位大善神来做护持。求愿消灾、延生的人,既已皈依三宝,当然也有善神护持。由于无始以来,善恶因果循环不已,而且复杂之至,恩恩怨怨,彼此交错,谁先欠谁,一般众生乃至于罗汉都难辨明,若以佛法的力量和护法善神的庇佑,应受的果报,也不一定非受不可,例如富贵者不会和贫贱之人计较小债,而急求偿还,当宿世的冤家,超生离苦之后,心头的冤恨消除了,便再不以冤报冤了,这就是消灾延生的道理。

  造业终有报

  凡人造业,无论善恶,皆是熟者先牵,何种业果先熟,即被其牵引受报。前生造恶,今生未堕,或少年时代造恶,晚年环境仍然甚好,因其前生造有善业,其果先熟,或多生善果之余福未尽,而恶业受报之时犹未到,所以今生或者晚年尚未堕落,其原因在此,并非他有特殊本领,造了恶业而仍然逍遥自在。

  须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有因必有果,并非别造殊胜之因,速证殊胜之果。定期之报,绝不可免。

  念佛就是修行

  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业来分别。若身行恶事,口说恶言,意起恶念,即不是修行人。如果声声不离佛号,则口业清净。念佛应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心中唯有佛,佛外更无心,以此念佛之念,而除一切妄念,妄念既正,则意业清净,此即意业修行。众生身业都为意业所驱使,意业不起念,身业无起行,念佛人能一心念佛,都摄六根,则身业清净。如能做到三业清净,才是真正修行人。

        感应

  无论修那种法门,其目的都是为了断除妄想,不要有名利心,感应心亦不应有,只许如此行去,终必感应道交。

        感应也要看根性,好像医院里的病人一样,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要用手术治疗。有的病人住院住了好些日子,还没有动手术,可是有的刚一住院就开刀,那不怪大夫有偏心,而是病症不同。那么感应也须视各人根性,有的人因为宿世的善根深厚,加上现在精神所感,所以得到感应。也许有的人,虽然宿有善根,可是现在被种种物欲所障碍,而不信佛法,或是信而不行,行而不猛,佛菩萨为了使他坚定信心,而得感应,也是很可能的事。

  还有感而未应的,大概是感得不得法(如未众善奉行),或是因缘未到,只要你能慎终如始的行善,虔诚修道总会有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