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野航先生学养甚高,不仅熟悉佛教、基督教、儒家思想,对西方哲学也有很深的了解。不过,总体上,似乎先生对佛教、国学比较认可,却反对中国基督教化。李野航喜欢基督教,但倾向于基督教中精神和价值性的东西,即“神所启示的道”,而不是传教者口中宣称的东西。“佛耶并信”的说法,实质上意味着对基督教信仰的一种解构,是要把基督教的文化要素拆分开来,进行选择吸收的一种文化重构。因此,李野航被网上尊为“反基督教二十三位精英学者”之一。2010年9月,他曾在天涯发表了一篇帖子,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文化态度,“我参加过很多基督教的聚会,对教会内把基督教与中华文化对立起来、说‘福音的文化’必将代替中国‘拜龙的文化’的说法十分反感。我认为,这背后是殖民主义的阴谋。南非主教图图说,西方人来非洲的时候,我们手里有土地,他们手里有圣经。他们叫我们闭眼祈祷。可当我们睁开眼睛时,发现我们手里有圣经,他们手里有了土地。基督教的核心思想包含了真理,但却用这个‘真理’来解除我们的武装,把我们变成他们的附庸,这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是共通的,都体现了“人道主义”。在先生看来,《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的“天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天命”(或曰上帝)之道体现为儒家的“仁”,“天命”为“仁”提供了先验前提。人的社会交往方式以及对“仁”的践履是对“天命”的一种回应。先生还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存在态度”,把它看作现实的制度,则是对马克思思想的一种“异化”。《圣经》中,耶稣曾宣讲“贫穷的人有福了,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这些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情绪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
先生对“文化”的意义领会颇深。他把自己老师丁季和的遭遇追溯到了文化的巨变。这种方式颇类似于陈寅恪论王国维所以自沉。丁季和深受传统道德浸染,曾于一远亲落难之时,把自己成都一间房子给他居住,不想此房产再也无法收回,甚至拆迁时房产被易主。“这件事对先生的伤害极大,直接导致了他晚年健康状况的急转直下、患上了癌症”。时代变了,“他们骨子里那些个扔不掉抹不去的传统文化的因子,让他们与这个世界简直是格格不入,甚至成为这个他们不熟悉的世界的牺牲品”。这反映了“国学”之害。
李野航先生国学功力深厚,具有较深的古代文学功底。其博文常以古代文言行文。很有趣的一个例子是,2010年1月他曾以骈文写就一篇征婚帖,发布于天涯。内云,“夫婚姻者,人伦之始,王化之基也。故二《南》首好逑之咏,《周易》有“家人”之卦。虽六周之礼弥重,而二姓之好逾笃。此所以附远厚别,而彝伦攸叙也。《礼记》云:“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时易世迁,人情从便;风俗丕变,斯义或泯。洎乎末造,或“螮蝀”之莫指,矧“中冓”之遑言?顾《北风》之增叹,复“匪席”之何及乎?然则“抱布”可羞,岂“桑中”之足慕?处子邻东,非逾墙之可搂也。至若郑忽辞齐之大,隽疑拒霍之暄,岂非致慨乎祸福,而知止于伦素乎?仆一介布衣,身无长物。术业无成,马齿徒加。希仲子之灌园,等樊迟之问圃。彗拥衡门,田子方难改其骄。习成闲散,嵇叔夜何堪任事?虽相如之薄技,雅好琴书,奈买臣之高诵,犹虚中馈。年侵不惑,礼许有室,家需内助,人所同然。况共祭见著于《戴记》,百两致美于《毛诗》。而图史尘封,邺侯之檀架当揩,丝桐辍鼓,荀令之香炉待暖。纵吴隐之薪可负,其梁鸿之案谁举也?况乃雉飞朝树,牧犊之悲何似?凤回故里,求其之慕奚如?故不揣桃投,静候李报,岂必河鲂?敢攀宋子?苟郤缺之相敬如宾,故宋弘之糟糠弗弃也。若夫缇萦伏阙之孝,班昭续帙之才。侃母断发之贤,宪英料魏之智,仆也其何敢望尘追风乎。故此射屏聊申,以当绣线,许缨非望,用俟知音。 李野航谨启”。
附:李野航,原名李田航,后改名李航,字济之,号野航。1971年生,四川成都金牛坝人士, 职业为“替国家伺候土地”。曾师从丁季和先生学习书法和绘画,现在主要从事宗教及心理学研究。作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其文章多以“野航”名义发表于天涯社区、凯迪社区、红袖添香、新浪博客、一五一十部落等网站。2009年5月,邓玉娇案出来后,写古体诗“玉娇行”,讽喻世事,风行网络。2009年11月,参加“释放赵连海”的网友签名活动。
李野航及其母亲曾与赵zi阳有一段渊源。据李野航回忆,其母亲曾于70年代末在四川宾馆餐厅实习,一次准备宴席的时候,赵zi阳走进厨房,向大家递烟,以示慰问。母亲竟然答曰“不会”,经旁人提醒才收下。90年代初,赵zi阳被安排在成都居住,当时,李野航的工作是为赵zi阳居住的房间提供花卉和植物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