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以下是2004年本人在经济日报主持中国能源版时作的一次访谈。今天看来,虽然有很多套话,但反映了当时的真实。其实,还在很早的时候,中国的能源战略就走入了误区,时至今日,也没有得到根本的调整。重新翻读当时的采访,想不为然都很难。
“面对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和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会,无论是出于青海油田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青海油田都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让科学发展观植根于每一个员工心中,让科学发展观贯穿于青海油田的每一项工作,5月8日,中央党校教授就企业如何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到该公司敦煌基地作专题讲座。5月9日,青海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黄立功就能源企业的科学发展观问题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能源》周刊的独家专访。
建构青海油田发展新理念
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能源企业的负责人,您如何认识科学发展观?
答:认真落实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对于我国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核心,“五个统筹”是关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只有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了这一点,才能具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才能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才能把积极进取的精神与科学求实的态度很好地结合,才能坚定地、全面地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油田改革发展的实际工作中去。 对于青海油田来讲,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纠正把“增长是硬道理”等同于“发展是硬道理”、把“以增长速度为中心”等同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片面认识,决不能片面追求高产值。
问:科学发展观有很丰富的内涵,在发展理念方面,青海油田尚需哪些转变?
答:发展是企业第一要务,也是落实油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因此,在经营理念方面,通过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青海油田要把格尔木建设成为西部重要的化工基地;在人才理念方面,青海油田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进步的价值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油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科技理念方面,青海油田要不断创新突破、勇于实践,为油田实现新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在关心健康、保障安全、美化环境方面,青海油田要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
问:科学发展观对企业增长方式有全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海油田将作何取舍?
答:鉴于青海油田的发展实际,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青海油田必须坚持油气并举战略、质量效益战略、科技创新战略、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企战略,变粗放型为集约型。当然,加快发展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保证质量、安全生产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同时还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全面贯彻推广HSE和ISO9002体系,制定科学的管理目标,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实现油气勘探高水平、油田开发高效益、油气产品高质量、油田发展高速度的目标。
问:就发展而言,青海油田还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首先,要处理好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确立切实可行的近期发展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又要谋划长远,制定科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既要抓紧解决当前油田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着眼未来发展,不断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勘探开发效益,增强油田发展后劲。坚决杜绝急功近利、破坏性开采的短期行为,真正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合理开采,走出一条质量、效益、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次,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促进经营机制转换。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油田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石油勘探上,要谋求大突破、大发现、大场面;在天然气勘探上,要谋求做大、做精、做强;在油气开发利用上,要努力实现原油产量的稳步提升,实现天然气产量的跨越式增长;在经济效益上,实现利润的大幅度增长,职工收入与油田发展同步增长。
第三,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实现油田全面进步和职工的全面发展。
客观分析利弊因素
问:发展不是一句空话,请您结合实际,客观分析制约青海油田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
答:青海油田是个老油田,1954年初开始勘探。尽管近几年来油气产量以10%的速度增长,但与兄弟油田相比仍有差距。原因之一是地域因素影响。柴达木盆地油区平均海拔高度2800—3500米,气候十分干燥,空气中氧气含量仅为内地的70%,是国内自然条件最艰苦的油田,虽然油田采取了一系列留人和用人机制,但吸引人才比较困难,人才流失严重。此外,由于柴达木盆地远离城市,交通和信息相对滞后,“设备和技术”、“产品销售终端”两头在外,油气开发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油田的发展。在石油勘探上,2003年青海油田虽然在马北—平顶上地区部署的马北1井、马北3井实现重大突破,打破了柴达木盆地石油勘探近二十年来的沉闷局面,揭示了柴达木盆地柴北缘油气勘探的良好前景,但还没有形成大场面,我们提出的实现“十五”奋斗目标所需要的1至2个5000万吨级优质储量还没有落实。
问:那么您认为青海油田能够实现大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答:从历史机遇看,西部大开发为青海油田持续快速发展构筑了前所未有的平台。目前,青海省正围绕开发利用涩北优质天然气资源,运作大型天然气化工项目,这将有力拉动青海油田天然气下游开发。从国家加快能源发展战略看,去年7月,石油天然气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将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两大战略后备区列为油气勘探开发重点,这对于青海油田加快发展无疑是难得的良机。从资源优势看,柴达木盆地地理面积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根据资源评价,石油资源量为21.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25000亿立方米,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5亿吨,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3000亿立方米。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率分别为14%和12%,盆地的油气探明率还比较低,勘探前景十分广阔。
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问:有专家说,石油作为战略性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青海油田如何把握当前中国石油发展的国际国内形势?
答:纵观世界风云,伊拉克战火是因石油而燃起,德法与美英的分歧是因瓜分石油而产生,俄罗斯重振国威是以石油为轴心,就连日本遏制中国也打的是石油牌。作为世界级的石油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后备资源接替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难题。为此,中油集团依靠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既要大力开拓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又要进一步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柴达木盆地作为全国十大自然盆地,勘探面积广阔,资源潜力很大。因此,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是摆在青海油田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问: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青海油田如何制定未来发展战略?
答:未来几年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青海实施富民强省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青海油田谋求勘探大突破、实现油田大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结合工作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青海油田确定“十五”末力争实现“三个五”发展目标:累计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5亿吨;探明加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5000亿立方米;争取在石油勘探上获得重大突破,找到1至2个5000万吨级以上的优质储量,提前实现“十五”规划,并为“5355”打好基础,做好战略接替的准备。在“十一五”全面实现“5355”发展目标:累计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5亿吨,累计探明加控制天然气储量10000亿立方米,年生产原油500万吨,年生产天然气50亿立方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青海油田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谋求突破,夯实基础;提升加速,快速发展;油气并举,实现跨越。到“十一五”,青海油田油气产量达到1000万吨,全面实现“5355”发展目标。
2004年05月12日《经济日报》(第15版) 文/本报记者 蒋伏利 摄/杨春彦
原文网址:http://www.cnooc.com.cn/data/html/news/2004-05-12/207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