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为何中国商品在外国比国内便宜
读了时寒冰对中国商品在外国反而比在中国便宜原因的分析。他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掌控政策的人缺乏远见,出口退税政策实际上是让利于别国。因为外国的进口商对于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价格包括出口税率的变化一清二楚;当中国的出口退税提高时,外国进口商必然压低中国商品的交易价格,中国商品在国内销售是含税的,在外国销售几乎不含税,结果好处让外国人得了,最终是中国的整体损失。
仅就这个原因而言,时寒冰的分析是对的。但我以为造成此种局面绝非只是这一单个原因,所以在此略谈一谈。我要说的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当今中国,在与外国的经济交往上,不仅经济管理部门——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及其领导者往往是近视的,企业与大众同样往往是近视的。
我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说明。我曾在负有宏观调节职能的基层经济管理机构工作多年,每到中国的经济略有些困难,向企业作调查,听取经营者的意见时,凡是出口企业,第一个要求几乎都是希望或要求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而事实上,此时这些企业的出口商品在国外的销售价格相当低。但他们为何作此之想呢?这是因为,各出口商与之打交道的是具体的外国企业和外国人,降低自己出口商品的价格总容易使合同成交,即使退税增加之后的好处几乎全为外国人所得,自己最终只得到一点微薄的利润,那也在所不惜。极少有远见的企业会认识到,靠这样的低价竞争,不可能是长久之策。其次,企业会摆出理由来,说是现在东南亚国家的同类商品的成本价格如工资成本将比中国更低,你的出口商品不降价有可能竞争不过这些国家。而这样的巨大数量的中国企业的看法,对相关经济政策制定者的影响力无疑是很大的。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目前的中国是否已经具备了不再走以往的销售商品低价竞争的老路子?如果不走这样的老路,走那一条路?可以肯定,中国已经具备了改变低价竞争旧路的条件。当前的中国巨大的生产能力、与1980年代相比经济层次已得到较显著提高,就是最重要的条件。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就不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现在的出路在何方呢?就是提高产品的层次,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现在,中国的许许多多企业已经具备了增加相关投入的客观条件。当中国的经济层次继续得到大幅度提高、中国企业所生产的商品的品质有了显著提高时,中国也才真正开始具备自己生产的价格较高的商品被其他国家竞购的实力。
但要走这条路,对于众多企业不但将形成大压力,企业的相关资金投入也会有种种风险,一些各方面较落后不思进取的企业将被淘汰。劳动者的素质与能力也必须相应提高。对于企业而言,其难度显然比向管理当局讨要提高出口退税率大得多了。切莫忘记,即使确实属于反映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社会经济层次的显著提高,都决不会是毫无痛苦、不需要付出代价的事情。因此,从单个的企业的角度看,要求提高或维持较高的出口退税率,是有自身的理由的,也有其相应的合理性;但是,当社会经济的整体状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社会的经济层次事实上已经得到显著提高的新条件下,企业维持高退税率的要求也就只代表他们的眼前利益,而不反映他们的长远利益了。这时候,宏观管理部门就必须有远见、有勇气在政策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类似的,对于企业劳动者的工资问题或工资成本,从单个企业的角度,人们几乎都不愿意提高工资。而从宏观上讲,当全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不错的程度时,较高的企业工资水平,正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与能力的前提条件。所以不难理解,一些外国人也发生这一类疑问:中国在持续很长的经济高速增长后的今天,为何企业职工的工资依旧如此之低?有的甚至以此作为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的重要理由。也因此,目前的中国,真正有影响力、有发言权的工会在与企业资本的博弈中提高工资的要求、宏观管理当局提高企业劳动者工资的政策,就具有了另一层重大社会意义。
2010-12-18
也谈为何中国商品在外国比国内便宜
评论
编辑推荐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