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荣誉称号过“保质期”


   别让荣誉称号过“保质期”
  前两天,笔者在一家超市花两元钱买了一袋淀粉,回家才发现淀粉已经过了保质期。想到那家超市门口挂着“食品安全示范店”的牌子,笔者回到超市,找售货员理论。售货员的态度还算好,将两元钱退还,还连连道歉。看样子,这种事儿他们也不是头一回遇到。

  在人们普遍重视生活质量的今天,食品安全示范店的评选活动对消费者而言有着指路明灯的意义。很多消费者坦言,他们在选择购物商店时,常常冲着“食品安全示范店”的牌子。笔者记得那家超市的负责人曾不无炫耀地说:“我们‘食品安全示范店’的牌子可是真的,你看上面还有防伪标志。”也难怪,一些商家为了招揽生意,不惜伪造“食品安全示范店”的牌匾,所以有关机构就在牌匾上添加了防伪标志。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示范店的青睐,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因此,食品安全示范店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岂不有负百姓的信任?这种情况如果频繁出现,难道不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吗?

  事实上,一些商家在被评为食品安全示范店后,就放松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但为了自身利益,这些商家还想保住牌匾,于是便在应付有关机构的检查考核上做文章。而一些地方的相关管理机构为了显示政绩,也不愿轻易去摘牌,由此导致食品安全示范店评选活动中出现创牌时要求严、发牌后管理放宽的现象。

  不可否认,相关管理机构开展诸如食品安全示范店、放心粮油店等评选活动,本意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在获得荣誉称号之初,这些店的确起到了示范作用,无论是食品安全管理还是制度建设都很不错,社会反响良好。但时间一长,相关管理机构以及部分获得荣誉称号的商家就放松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就会影响食品安全示范店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因此,笔者奉劝获得牌匾的商家,珍视荣誉,千万不要让荣誉称号过了“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