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为什么存在?
最近媒体公布了一项针对公众心态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竟有45.1%的党政干部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此外,自认为是弱势群体的还有57.8%的公司白领和55.4%的高校、科研、文化机构的知识分子。而同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自认为属于“弱势群体”的竟高达七成。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自认为是弱势群体,并且还包括党政干部?这里存在着一些深层的问题。
按理说,在一个公开、公正的民主法治社会,是不应该有弱势群体存在的,贩夫走卒、沿街行乞者,应该与坐在办公室里大腹便便的家伙享有平等的权利。在权利平等的前提下,只有职业和生活条件以及收入高低的不同,而不应该有弱势与强势的不同。
想当年腓特烈二世号称“腓特烈大帝”,贵为普鲁士国王,他在离柏林不远的波茨坦修建了一座无忧宫,因为无忧宫旁边有一座磨坊,这个磨坊的存在不但影响了无忧宫的观瞻,而且磨坊工作时发出的吱嘎吱嘎的声音也不断破坏着这位腓特烈大帝的清净。于是,腓特烈大帝派人招来磨坊主,想出钱买下这座磨坊然后拆掉,但是磨坊主高低不卖,这使腓特烈大帝大为光火,扬言要把磨坊拆掉。磨坊主却说:“假如柏林没有最高法院的话,你当然可以为所欲为。但是现在柏林有最高法院在,你若敢给我强拆,我就去法院告你。”——在18世纪的普鲁士王国,一个普通的磨坊主却不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而敢于对抗贵为国王的腓特烈大帝,何以我们的党政干部竟自认为属于“弱势群体”?
普通百姓相对于党政官员属于弱势,党政官员相对于上级官员也属于弱势群体,这里面暗含的是层层特权等级制度。特权等级不能清除,弱势群体就会相对的永远存在。
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法治社会,官员依法行使职权,下级官员不必也不会害怕上级官员,更不会对上级官员卑躬屈膝,老百姓也不会惧怕政府官员。虽然职权不同,但各自所享有的权利是平等的,不论是李刚还是李刚的儿子,大家都是平等的,任何人不能因为他爸是李刚而享有任何特权。
弱势群体的存在,说到底还是制度问题。譬如拆迁问题,早在18世纪的普鲁士王国,一个普通的磨坊主就敢于面对国王抗拒拆迁。而在我们这里,却屡屡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前不久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一位朋友为抗拒强制拆迁致人重伤,这位朋友因为不信任当地警方而搭乘飞机至北京自首,这种事看起来像笑话,其实它的背后是深层次的体制问题,简直是黑色幽默。2010年12月11日,成都双流县的一位交警中队长声称“只为领导服务”,引起媒体关注;随后据称这位交警中队长因为言语适当被停职。请朋友们注意,这位交警朋友是因为言语失当被停职而不是因为行为失当。我倒以为这位交警朋友的言语并未失当,他不过是说了一句大实话,因为说了一句“大实话”而被停职,这位交警朋友也够冤的。
在领导的特权与淫威之下,“只为领导服务”是现实存在的潜规则。而在“只为领导服务”之下,所有的被领导者都成了弱势群体,包括那位被停职的交警朋友。相对来讲,这一群体的数量非常之大。什么时候“只为领导服务”这种潜规则在现实中被清除,弱势群体才能减少。而清除这种潜规则的方法,就是民主与法治。
顺便在此补充一句:请反对民主与法治的朋友不要跟我抬杠,说民主与法治如何如何之糟。其实我也认为民主与法治很糟。用丘吉尔先生的话讲,民主与法治简直糟透了。但是,没有民主与法治,就会更糟,老百姓的权利会更难主张。
我们知道,药品对人来讲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我想谁也不会认为药品很好而拿他当干粮),但是我们又有谁离得开药?
2010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