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在华再次亮出大手笔


    

                          福特在华再次出大手笔

 

                                   A、福特给力 江铃终圆乘用车梦 

      十多年前,在江铃汽车全顺下线上市的前一个月,笔者去江铃汽车公司调研时,就发现其公司总部大楼前大厅,放置了二辆福特汽车公司崭新的轿车,当时,笔直问江铃的一朋友,是否江铃准备上轿车?朋友答日:不准搞轿车,整二台轿车来干嘛?当年,笔者所在的南京汽车制造厂(南京汽车集团公司)还没做轿车,但正与福特汽车公司正在谈判,所以对此特别敏感,如获至宝地随机偷拍了几张福特样车的照片赶回去向领导汇报了全顺轻客即将上市情况和江铃也在准备与福特上轿车之事。记得当时南汽一总工程师看到福特的样车照片后大惊!一惊江铃似乎走在了南汽的前面、二惊福特给江铃的样车车型要比给南汽的更新,随即又让笔者第二天再去江铃汽车公司摸情况……
      但意想不到的是,当年南汽和江铃都没上福特汽车公司的轿车项目。南汽搞了意大利菲亚特178平台——派里奥和西耶娜轿车,而江铃的轿车项目不知为何却停滞不前、胎死腹中而沓无音讯了。近四年多前,江铃公司又派搞市场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来奇瑞公司,向笔者咨询有关重型卡车方面的相关问题,说是又要准备搞重型卡车项目了,但又不知为何又没搞成。前二年,又从江铃的朋友处得知,江铃又将重拾重型卡车项目,虽得福特汽车公司支持,但遭到参股的长安汽车公司的反对,因为长安汽车公司的重卡即将下线上市。今天看来,江铃与其他兄弟厂家相比,无论是在思想理念的超前和实际行动上,确实落后了一大截子。有业内人士揶揄到:江铃成在孙敏败也在孙敏。不过笔者认为当时的掌舵人——孙敏先生对江铃汽车公司给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江铃而有目共睹,是一位了令业内尊敬的职业企业家。
     尽管偏居内陆腹地的江铃汽车近几年来,无论是在全顺高档轻客、江铃高端轻卡、宝典皮卡及风尚乘用车绩业上做得顺风顺水,在轻客上如将主要竞争对手南汽依维柯给比了下去,但在轻卡和皮卡业务上却做得不尽人意,尤其是在乘用车上没有多大的起色,况且所有商用车产品还面临着产品老化、竞争力下降的重重危机。此外,企业欲想独自发展还受到最大股东——福特汽车公司和对等股比公司——长安汽车公司的左肘左拽的制约,因此,欲突破重围自主发展就成了江铃汽车公司当下的近切任务,否则就会在不远的将来,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但如何突围也是身不由已,必须寻找机会与等待机遇的到来,自已刨食寻宝和等待天上掉馅饼二者并存。
     江铃汽车公司由长安、福特以及江铃控股三方合资建立,福特在其中占30%的股份,江铃控股拥有40%股份,由于江铃控股是江铃集团与长安集团股权对等的合资企业,所以江铃集团只间接拥有江铃汽车20%的股份,福特实际上最大的股东。
     江铃汽车公司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引进了全套日本五十铃轻卡生产技术后,也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江铃汽车与福特在商用车项目上合作合资,并成功推出了欧系高端轻客全顺。江铃汽车凭借合作伙伴福特汽车公司的技术优势以及自身在商用车领域15年积淀的成果,已由单一商用车生产企业全面进入多元化现代化汽车生产企业。
     做为一个老牌国有汽车公司,欲做大做强就必须进入乘用车生产领域,这一直是江铃公司的多少年的夙愿,尤其是商用车需求量与利润远不如乘用车,因此江铃近几年一直在积极筹划进军乘用车市场,如今这一愿望变得尤其迫切。
2010年12月6日,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历时四年,与福特合作生产的一款高端SUV―江铃?驭胜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发布,这是江铃股份旗下首款乘用车产品,也是江铃汽车在拥有与福特合作背景下诞生的第一款自主乘用车型。在福特的技术支持下,江铃将与合作伙伴福特再次联手切入乘用车市场。与此同时,对江铃来说这将是切入乘用车市场的新转机,也是江铃汽车实现市场战略转型的一款战略车型,同时更是福特扩充总销量的一次利益博弈。
     福特此次向江铃而不是长安率先导入其在北美市场畅销的SUV车型翼虎,意味着这家跨国汽车巨头已开始重新梳理其在华合资布局。福特此前的在华战略是与长安联手主打乘用车领域,而与江铃的合作重点则在于开发商用车市场。此次绕过长安协助江铃生产乘用车,福特的在华策略已经发生变化。
     江铃·驭胜对于江铃汽车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其不仅承载了江铃汽车“商转乘”的梦想,也打响了江铃汽车与福特在乘用车领域合作的第一枪。由于驭胜的市场表现将直接决定着福特对于江铃未来乘用车资源的支持,因此对于这款车型的市场表现,江铃汽车总裁陈远清在驭胜下线时表示,江铃乘用车业务已经正式起步,现在有一些福特的产品在规划,江铃未来将逐步向SU V和M PV市场拓展。江铃后续乘用车产品的开发也已写入了日程表。 “江铃未来将由商用车为核心业务转向兼顾SUV和MPV等乘用车业务,同时不排除向更积极的业务领域拓展。”江铃股份总裁陈远清强调道。“驭胜的目标是达到国产SUV的前三位,汽油版的驭胜也会很快推出。”江铃销售总公司总经理李青表示。
     江铃?驭胜搭载了源自福特的电控高压共轨发动机。这款2.4L柴油发动机达到欧Ⅳ排放标准,具有低速高扭、大马力、低油耗、低噪音的优势。该发动机采用博世第二代高压共轨电喷系统,最大输出功率为90kW,最大扭矩可达290N?M。双安全气囊和可溃转向柱等,使整车被动安全性能大为提高。在主动安全性能方面,驭胜则装备了博世的8.0版ABS+EBD,进一步提升了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系数。
     据悉,江铃股份小蓝基地30万辆整车项目已于今年7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各项工程正在快速推进。该整车生产基地总投资预计将超过30亿元,建设规模为最大产能年产整车30万辆以上。全自动生产线、总装生产线等建设内容,预计在2012年开始陆续投产。建成投产后预期江铃股份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450亿以上。
 
                                       B、福特借力江铃 圈地增资大扩张  
     作为全球金融危机中唯一一家没有倒闭的美国车企,福特全球CEO穆拉利上任后提出“一个福特”的全球战略,砍掉旗下发展不善的子品牌,回笼资金集中精力打造福特品牌。2008年,福特卖掉捷豹与路虎,随后卖掉沃尔沃,今年则关闭水星。福特近来在北美与欧洲市场的发展成绩单菲然。据有关媒体报导,日前福特汽车发布的财报显示,福特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6.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9亿美元增长145%。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预计福特在2011年仍将保持强劲业绩,福特今年很有可能超越通用汽车。
     与在欧美市场的强劲复苏相比,福特在几年一直呈“井喷”爆发式增长的中国市场则发展得并不理想,当下,福特汽车在华的市场占有率远不及通用汽车。目前,福特在中国有两家合资企业,一是福特持股37%的商用车企业江铃控股。另一则是长安福特马自达,三方持股比例为:长安50%,福特35%,马自达15%。主要产品包括蒙迪欧、福克斯、嘉年华、S-MAX、蒙迪欧-致胜、马自达2、马自达3和VolvoS40和S80L等。
     在金融危机中浴火重生的福特却已把中国市场作为了重塑雄风的主战场,福特需要在中国市场再寻找一个支持其扩张的同伴。在福特中国今年的销量中,江铃汽车贡献销量将达到20万辆,明年可望超25万辆。这一良好成绩帮助福特汽车在中国市场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而未失地。为了加速未来发展,福特汽车将还不断在中国市场追加投资,提高产能。据资料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福特汽车在华合资企业共宣布了总额为13亿美元的新投资,从而使福特在华的总投资额增至30多亿美元。今年9月,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公司在重庆投建新发动机生产基地,总投资5亿美元,将于2013年建成投产,届时将使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年总产量提升至75万台。
     2012年,随着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公司重庆新工厂和江铃汽车股份公司小蓝基地两座全新的先进整车厂落成投产,福特汽车在华产能还将得到大幅提升。今年,福特将江铃汽车的销量纳入了自己的全球销量之中,急于发展中国事业的福特,显然需要江铃提高销量来全面支持。预期未来福特汽车公司的业务增长将来自于中国市场。
 
                                      C、政府给力 福特将享受“超国民待遇”  
     2010年12月13日,福特汽车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亚太非地区董事长韩瑞麒(Joe Hinrichs)先生随团抵达江西南昌。在会见江西省省长吴新雄时,韩瑞麒表示,福特公司将在南昌新建立一个生产福特乘用车的基地,计划2013年投产,并将继续增持福特在江铃所占的股份。福特公司对在华的管理层做了调整,目标是为了提高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关注。除今年夏天,在小蓝基地破土动工了一个新的基地之外,福特还计划在南昌建立一个新的生产福特乘用车的基地,让福特的乘用车生产在南昌扎根。新的工厂将在2011年春节前作出决策方案,并开始动工,计划于2013年投产。
     韩瑞麒强调,福特公司将继续增持福特在江铃所占的股份。为了体现出福特公司对江铃汽车的关注,公司今年第一次把江铃汽车的销量,纳入了福特对外公布的全球销量的一部分。这是福特首次对非福特品牌的合资公司的销量纳入全球的销售体系。
     吴新雄省长表示:“江西处于中部地区,发展空间广阔。中国13亿人口的市场,也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相比。与江铃合作,利用江西的低成本优势,及福特公司成熟的企业管理团队,是非常好的一次发展机遇。”
     另在提及近期中国对外资的合资企业税收做出的调整时,吴新雄省长又表示,“国家对外商合资企业统一的税收,地方不可能作出改变。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发展,地方政府可以进行研究,尽最大努力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由此可见,江西省政府将给力江铃福特新汽车公司依旧是“超国民待遇”。
    “在中国这一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福特汽车强劲的市场表现表明代表着高品质、低油耗、安全、智能技术及卓越性价比的福特品牌正日益受到眼光独到的中国消费者的认同。”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葛致诺先生表示。
 
                                           D、福特“大手笔”意义何在?
      对此问题,笔者不敢信口雌黄一家之言而遑论之,以下选择摘录一些媒体与网友的观点,以示诸位看官:
     —— 对于与江铃合资了15年的福特汽车而言,允许江铃利用自己的技术打造一款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这是福特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其重新梳理在华合资布局的一种表现。因为一直以来,福特的两大整车合作项目——长安福特和江铃汽车都有着明确的分工,其中长安福特主攻乘用车,江铃被定位为商用车生产基地。
     —— 江铃之前与福特的合作之中,商用车是江铃发展的重点;后与长安重组之后,并没有涉足乘用车领域。此次福特不仅绕过合作伙伴长安,而且给江铃提供乘用车方面的技术支持的同时,还投资江铃30亿元建设小蓝基地。小蓝基地30万辆的计划产能,不仅为了生产已经上市的驭胜,还有能投产此前传言落地江铃的福特翼虎。福特方面高层也曾透露,如果驭胜能够成功,将会向江铃投放更多的乘用车。
     ——  福特汽车之所以踌躇四年之后方才开始和江铃合作乘用车,猜测是因为长安在与福特的沟通中出现了意见不合,福特无法从长安身上获得足够的支持和资源分享,此举是福特对长安公司的制衡术
     —— 由于沃尔沃已被吉利集团收购,长安福特马自达代工沃尔沃的协议很有可能会提前终止。同时,2008年福特将手中马自达股份由33.4%减持至11%,导致与马自达的关系渐行渐远,双方新一代产品已不再共享同一技术平台。马自达在中国独立发展的愿望也逐渐强烈。
     —— 福特主要竞争对手通用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上海通用公司,旗下有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三大品牌,别克、雪佛兰品牌旗下各有7个子系列产品,产品覆盖从SUV、MPV到轿车多个细分市场,即便同一档次的产品,也有不同风格的产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如针对中高端轿车市场,别克就有林荫大道、君越、君威分别针对商务与私人消费需求。针对中级车市场,则有别克凯越、英朗、雪佛兰科鲁兹、景程等不同风格、定位的细分产品。即便是和长安福特马自达起步时间差不多的东风日产,也有7个系列的产品,覆盖从SUV到轿车,从6万元到30万元多个细分市场。
     —— 与通用在中国多年担当的本土化急先锋、投资巨额在中国建研发中心相比,福特在中国的本土化工作非常滞后,迄今尚未建立中国本土的研发中心,这一点甚至不如一向严防技术外泄的日本车企。
而与此同时,更为尴尬的是,产品线单薄、型谱少的福特在中国亦缺乏足够的明星产品。在长安福特的产品中,只有A级车福克斯还算得上在销量略有成功之外,而两代蒙迪欧的销量则只能以“惨淡”来形容不为过之。
     —— 在长安福特的两款核心产品福克斯和蒙迪欧,在发动机上都存在短板。福克斯因为没有1.6升发动机而错失了中国小排量车的“井喷”大好时机。
     —— 福特车型国产进程越来越慢。即便是在国内增长最快的SUV市场,福特SUV国产进程也一拖再拖。今年,福特虽加速了导入EcoBoost动力系统的进程,但比大众已经落后了3年。
     —— 销量的不足再加上品牌推广上的无作为,造成了福特品牌上的弱势。在中国,福特的品牌溢价能力不仅低于大众、通用,也低于丰田、本田、日产等竞争对手,这与福特全球国际地位相差不少。品牌上的弱势,又源于福特在中国战略上的不清晰与决策迟缓。
     —— 在福特汽车公司在全球推行“一个福特”战略下,福特在中国如何调整始终不清晰,品牌、技术如何定位?都缺乏具体的科学可行的战略规划。
     —— 目前,大众、通用汽车公司已经把中国市场的争夺上升到集团最核心的战略层面,技术的比拼也提高到电动车领域。日产、本田则开始寻求在中国建立自主品牌,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策略。而与此同时,福特公司已经在战略层面被远远地抛在后面,这时或许需要的是更为激进的中国策略。
     对于近年来福特中国市场发展缓慢而提出的N多众观点,福特中国方面表示:“在一个‘福特战略’的指引下,我们将继续通过开发引进新产品、扩展经销商网络及提升福特品牌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来加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授权状态:本文为搜狐汽车特约稿件,只代表个人之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另无搜狐汽车允许授权严禁转载, 若非转载请注明该文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