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13日向社会各界公布了我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最近,关于山西如何改革的建议和讨论也布满了各家媒体,然而一家媒体却报道说,山西要出台的操作细节可能要等到半年之久,此举不免使性急的人连连叹气,因为他们期待自古出“精神”的山西也能在“效率”上给公众一个惊喜。
众所周知,中央这次在山西全境设立综改区,是希冀山西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率先在资源型地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同时鼓励山西在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上,能率先突破,进而实现成功转型和跨越发展,最终有效地提升山西的能源基地战略地位,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山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长期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水平偏低、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资源枯竭问题逐渐暴露,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着山西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央的支持下,近年来,山西为解决资源型经济的种种弊端进行了不少积极的探索,包括实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循环经济试点和生态省建设试点等,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加快民生社会事业建设等,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煤炭业是山西的标志性产业。去年开始的煤炭资源整合为山西煤炭行业的转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如今,山西煤炭产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已经得到明显提高。全省矿井数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1万多个减少到目前的1053个。矿井数量减少了,但煤炭供应能力却提高了。今年1至11月,山西原煤产量累计完成6.6亿吨,超过去年全年产量。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0.902下降到今年前10个月的0.2195。
依托煤炭而非依赖煤炭,跳出煤炭而非放弃煤炭。如今,山西煤炭行业在装备制造、汽车、交通运输、生物制药、旅游服务、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均划出了靓丽的发展弧线。截止今年10月底,山西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已经累计实现非煤销售收入1609亿元,占五大集团总销售收入的55%以上。
山西临汾市曾被媒体称为世界上最脏的城市,而截至今年11月25日,该市二级以上天数已达314天。12月初,山西已经全面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近3年来累计淘汰钢铁、焦化、水泥等落后产能1.14多亿吨,“十一五”前4年万元GDP能耗下降幅度居全国第6位。
近三年来,山西集中解决了煤矿采空区23万名农民的住房安全问题和饮水困难。
在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山西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全体人民的基本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政策体系;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6年提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去年以来,山西投资200多亿元用于全省村通水泥(油)路、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村级卫生室、村通广播电视和农村安全饮水“农村五覆盖”工程。
中央对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2009年以来,中财办、国家发改委、山西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实地调研,向中央提出了“将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建议和相关方案。2010年12月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以发改经体[2010]283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批复》正式批复设立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根据中央要求,山西将依托省情,高标准、高质量地制定总体方案和专项方案,做好与“十二五”规划的密切衔接。当前正值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山西将把“综改区”作为全省“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明确远期、中期、近期三个层次的发展目标,细化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等多方面的支撑措施,突出产业转型、矿城转型和创新体系建设等项重点工作,确保试验区工作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为我国资源型地区探索转型发展道路当好排头兵。
目前,山西省委、省政府对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定位是: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实现“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再造一个新山西。这与推进山西 “综改区”工作不谋而合。
为此,“十二五”期间,山西将依托“综合试验区”优势,在以下几个方面先试先行。一是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按照巩固加强第一产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一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快工业新型化步伐;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
二是统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市域城镇化为目标,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区域结构调整,增强发展的均衡性。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拓宽资源型产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具体途径,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是积极实施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革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政府各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增强服务能力,形成促进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以“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为目标,深入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和生态省建设试点工作,按照不欠新账、渐还旧账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大力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实施“科技创新跨越工程”,围绕产业转型中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推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技术支撑,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今事已预,且佐慎行,何愁不立?3400万三晋儿女对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充满信心,正昂首阔步走进改革的广阔天地里!
附:山西已经和即将获得的改革政策其实含金量很高,亟待结合利用。袁纯清同志曾不止一次地强调:山西干部要摒弃守成求稳的心态,增强只争朝夕、善于结合的本领,要在用好政策与破解难题的结合上长本领。深刻理解国家宏观政策,完善本省产业发展。其实近年来,中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山西转型发展的政策,例如煤炭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意见;支持煤化工产业发展意见;50个县比照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4个市比照执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循环经济发展等等。这次获批综改区后还可能获得诸如重庆、成都等地的改革试点政策等等,山西的明天必将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