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加快建设中俄信息产业园项目


 
建议加快建设中俄信息产业园项目
  
 
一、加快建设中俄信息产业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中俄信息产业园有利于中俄经贸合作与黑龙江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模式转变的互动发展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仍处在较低的层次上,不仅贸易规模小,合作领域窄,对地方经济拉动力也不强。随着近些年俄罗斯经济稳定增长和国力恢复,扩大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越来越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建立中俄信息产业园,可以形成中俄经贸合作新的突破点和新亮点,规范中俄经贸合作,带动中俄经贸合作的提档升级。
加强中俄经贸合作是加快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通过建立中俄信息产业园,以吸引沿海内地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到黑龙江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建厂,形成新的骨干产业群体,直接面向俄罗斯及独联体等市场开展贸易,从而实现招商引资、本地配套、扩大出口一举三得的目的。通过市场分工、产业合作,将口岸与中心城市、内陆地区紧密连接起来,全面提高中心城市的支撑作用,充分释放园区功能,不仅有利于黑龙江省对俄经贸适应性战略调整,扩大对俄贸易额,而且有助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从而实现对外开放与黑龙江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模式转变的互动发展。
(二)建设中俄信息产业园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有效途径
俄罗斯的信息化程度与我国相当,但其电子信息产业却整体水平落后,信息技术产业在国内生产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5.3%(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这一比重超过30%),在世界高科技民用产品市场俄罗斯的份额不到1%(美国占36%,日本占30%)。
因此,俄罗斯对电子信息产品有很大的需求,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俄罗斯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目前俄罗斯的法律不健全,经济秩序、社会秩序有待于加强,我国一些大的集团公司在开拓俄罗斯市场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和麻烦,因而不敢大举进入。通过建立中俄信息产业园区,在俄境内建立相应的封闭园区,实现大散件出口,在俄境内组装成整机,一是可以为国内企业在俄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探索出一条使更多企业抓住机遇走出去,发掘和进入潜力巨大的俄罗斯市场,成为国际化企业之路;二是通过大散件进入俄罗斯可降低关税,减少成本,规避风险,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在俄市场的竞争力;三是可为俄远东地区增加税收,有助于获得俄远东地区政府对园区的支持和保护。
(三)建设中俄信息产业园是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和规避风险的最佳选择
建设中俄信息产业园,黑龙江省已具有一定的基础。首先,黑龙江与俄罗斯开展边境贸易多年,在俄罗斯有着良好的信誉和较好的公共关系,对俄罗斯的政策法规较为熟知,对俄罗斯的市场也更为了解;哈尔滨市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对俄经贸产品加工基地;牡丹江市、绥芬河、东宁、黑河、同江等地具有口岸优势、边贸基础优势、对俄经济大通道优势和境外市场群体优势。充分利用上述有利条件,整合资源,将中俄信息产业园建设成为中俄贸易合作的加工平台、商贸平台、物流平台、信息平台和孵化平台。
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发展,为满足俄罗斯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大量中国商品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进入俄罗斯市场,这些商品以其较优良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已经在俄罗斯拥有了一定的市场消费群体,并有增长趋势。然而,随着俄罗斯政策法规的调整完善,以及俄罗斯在大规模集中整治非正常渠道的进口清关行动中采取的严厉措施,致使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市场的途径变得侠窄。我国南方不少企业虽然很想在俄罗斯投资建厂生产产品销售,由于不了解俄罗斯,不敢轻易在俄罗斯建厂。在这种情况下,发挥黑龙江省对俄经贸的优势,建立中俄信息产业园区有利于规避关税风险和吸引我国发达地区企业在中俄两地的中俄信息产业园区投资兴业。
二、中俄信息产业园的功能定位
园区采取“一区多园”的建设方式,即由中国境内的黑龙江哈尔滨园、牡丹江园等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园共同组成。
中俄信息产业园区主要功能由多个园区的不同特点形成一个整体。中俄信息产业园是集电子信息和现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于一体的综合园区,将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形成一个东北地区最大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园区分生产加工、物流仓储、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物流仓储区设口岸联检区、仓储保税运输区等区域;综合商服区设联合办公、商服住宅、休闲娱乐、交通、通讯、环保、金融、医疗等服务设施,功能自成体系。由于园区内设口岸联检区、仓储运输保税区等特殊功能区,相当于内陆港,使园区事实上成为一个口岸。在园区签封后的货物可以直接出口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
三、中俄信息产业园项目的建设规划
中俄信息产业园项目采取整体规划布局,分三期开发的方法。
园区一期建设哈尔滨园、牡丹江园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米海洛夫卡园,总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61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园区产值预计可达1500亿元人民币,对出口额达到100亿美元。
哈尔滨园规划选址在哈尔滨市平房区,总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通信产业、计算机及网络产品、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等。
牡丹江园位于牡丹江市对俄贸易工业园区内,总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及小家电产品等生产出口。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园区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米海洛夫卡镇,总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1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整机散件组装生产线,面向俄罗斯东欧中亚和国际市场销售。
根据园区一期开发情况,启动二期项目,二期拟开发佳木斯、绥芬河、东宁园区。
根据园区一、二期开发情况,再启动三期项目,三期拟开发黑河和同江园区。
四、中俄信息产业园项目的运作模式
建设中俄信息产业园项目应遵循“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
以哈尔滨中俄信息产业园和牡丹江等中俄信息产业园为境内生产基地,充分利用优势政策和廉价生产要素,进行电子信息产品部件加工,完成大散件,通过黄金通道(直通车)拉长生产线,延伸到俄境内的中俄信息产业园,进行整机装配形成商品,并就地销售或出口第三国,低成本、低风险、直入式地开发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市场。产业发展格局以信息和现代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业、配套业、研发中心、物流配送等为主。
以俄罗斯东欧中亚及国际市场为导向,吸引国内外大型电子信息和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在园区内投资设厂,生产出口产品;以信息产业园内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为信息产业园区内主体企业配套,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协作统一、物流通畅、层次分明的出口加工配套基地;在园区内设立研发中心,吸引国内外智力机构、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研发机构入驻,一方面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可实现与俄罗斯信息产业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利用境内园区与火车站、机场、公路、高速公路相联的有利条件,通过设立物流园区,形成公路、铁路、航空黄金通道,可直通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连接中俄两个园区,将中国境内的散件加工与俄罗斯境内的组装基地有机连接,最大限度地拉长生产链条和降低生产成本及投资风险,为开拓俄罗斯等市场开辟一条便捷、安全、高效的通道。 
五、几点建议
1.建议黑龙江省政府向中国中央政府申请把中俄信息产业园区(哈尔滨园、牡丹江园)设为保税区,以便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米海洛夫卡园相对接。
2.建议中方在两国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通信与信息技术分委会活动中,提议俄方把中俄信息产业园区滨海边疆区米海洛夫卡园设为经济特区,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3.建议黑龙江省政府通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政府请滨海边疆区政府向俄罗斯中央政府申请俄方把中俄信息产业园区滨海边疆区米海洛夫卡园设为经济特区,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4.建议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协助黑龙江省政府把中俄信息产业园区(哈尔滨园、牡丹江园等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米海洛夫卡园)项目进行捆绑宣传和招商。
5.建议在2011年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期间举办新闻发布会,向中外记者发布中俄信息产业园项目,并举行揭牌奠基仪式。
6.建设中俄信息产业园项目应遵循“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项目前期成立中俄信息产业园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可由黑龙江省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相关企业和专家组成,行使管理与服务职能,统一协调各园区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引进人才、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对外联络等项工作。
7.建议尽快确立项目主体,成立中俄信息产业园有限公司,在政府的主导和扶持下统一管理和经营中俄信息产业园项目。
8.建议生成大项目,把“中俄信息产业园”项目确定为黑龙江省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重大项目立项。建议省和相关地市政府加大给予该项目以政策和资金的扶持的力度(包括项目前期费用)。
9.建议把“中俄信息产业园”项目向国家相关部门申报,争取在国家正式立项,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并及时予该项目以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10.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建立中、俄、英文的中俄信息产业园网页:通过互联网宣传、推介该项目。在网页上建立一套招商和交易系统,并要通过不断升级改版,信息更新,最终建成一套多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的网络交流与交易平台。
12.建议在哈洽会上设立通信与信息产业产品专门展厅,并邀请国内外相关企业和客商参加,以其加强和扩大中俄双方在通信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研究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景,为中俄双方乃至各国企业开展投资、研发、生产和贸易活动创造良好环境和机遇。
只要我们抓住俄罗斯东部大开发、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国信息产业振兴的机遇,利用金融危机条件下全球企业调整和重组的有利时机,加速中俄信息产业园建设,就能“提升沿边开放”,带动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实现中俄两国的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