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一新生唱情歌说起
这些材料表明,在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一种庸俗的倾向,也说明了今天的中学生对于港台文化、歌曲等新事物的接受之快,传播之速。这里,我重点谈情歌接唱比赛流露出的俗气。
记得七八十年代,校园流行像《爸爸的草鞋》《外婆的澎湖湾》《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大批健康优美的歌曲,人们争相传唱,乐此不疲。这些歌词写得积极欢快、昂扬向上,真正传达了词曲作者的心声。一时间,校园里歌声飞扬,其乐融融。
曾几何时,“我一见你就笑,你那翩翩风采太美了……”、“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这些情歌,从港台铺天盖地,席卷大陆,传播校园。我想,萎靡情歌的渊薮、颓废词曲的温床,当始于此时。顷刻,国人竞相模仿,或露天卡拉OK一番,或酒后饭饱进包厢,牛肝马肺皆裂地虎吼,或五音不全地效尤。俗气喧天,大有我是俗人,我怕谁的劲头。
《菜根谭》里说,人心都有一篇妙文章,都被断简残篇湮没了。人心都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燕舞蒙蔽了。可惜!可惜!
由孩子们接唱情歌比赛,可以看出,我们的校园歌曲确实是太匮乏了,精品歌曲就更少了。孩子们何错之有?
原因呢?我想,应该由社会来承担责任,由学校来反思功过,由家长来反省自责。不过,话说回来,还是教育出了问题。德育和美育出了问题。
爱因斯坦说,如果学校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培养,将导致对伦理道德的损害。学校应该对学生宣讲爱情,告诉孩子们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丽如花的女子,是谦谦句君子的好配偶,岂能让这些少不更事的稚子亵渎?“上邪,我欲与君合,长命无衰竭,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另外,学校从小要加强对孩子们美育的引导、什么是美好丑恶,什么是高尚卑鄙。如开展爱情诗歌的朗诵比赛,或举办一些演讲。还记得学生时代,读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读舒婷的《致橡树》,读《孔雀东南飞》,读普希金的《致凯恩》,那是多么美妙的享受!多看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崇高健康的东西代替低俗颓废的靡靡之音。
由接唱情歌比赛,我又想起文坛上争相写俗写丑的怪现象。曾看过一副漫画,一青年小伙子用电锯伐一棵巨树,树上写两字——鲁迅。这是一个时期来文坛上一股“倒鲁”风潮。向经典发难,向文坛巨擘进攻,以致一个时期来,文坛上出现了争相写俗气写丑陋的文学作品。先有《废都》、王朔等文学作品,后有《上海宝贝》《糖》等身体小说,弄得中国文坛乌烟瘴气。
红肿之处,灿如桃花;溃烂之时,美如醴酪。悲哉!悲哉!
近读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通向蜘蛛巢的小径》,天才作家的艺术手法,深深打动了我。深感在中国是没有写处的。这位早逝的作家虽无缘诺贝尔文学奖,但其天才之作、其风格却正影响如曹文轩等学者、作家和名流。一大批在中国不叫好的,在外国响当当的巨擘(如余华),他们正是中国文坛的钟声,是希望。
唱歌比赛透射出的低俗无聊,其责罪之板子应打在教育和教育事业者身上、背上。那么,中国文坛流布出的市井气、颓废气和滥俗气,又应该打谁的屁股呢?
附录:原材料如下,
刚过去的初一新生军训日记,有这样的反映,这天,我们迅速打扫完卫生,便一起玩“接歌比赛”,规则之一是歌词中必须有“泥”、“我”、“她”、“他”三组人称代词中的一组。Xx思考了一下,露出了高深莫测的笑容,开口唱“you and me ……”。Xx不甘示弱,以便弹吉他,一边大唱“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后来,一个女孩飞了一个眉眼,唱“送你送到小村外,路边的野花不要采……”。我耐不住接了句“不采白不采!”顿时,众人再次笑倒。这的确令人喷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