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外地人购车是本次治堵措施的最大败笔


限制外地人购车是本次治堵措施的最大败笔
黄少华

    该来的总是会来。
    尽管很多媒体朋友在广州车展期间,还坚持认为北京不会采取限牌这么低劣的手段,至少不会那么快公布限牌措施。但事实证明,笔者本人的判断是正确的——所谓“在一定时期内,对新增机动车总量进行限制”就是限牌。
今天下午3点,北京市召开“北京交通改善措施”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北京治堵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确定2011年度小客车总量额度指标为24万辆,平均每月两万辆,指标额度中个人占88%,营运小客车占2%,单位占10%。
    解读:24万辆是怎么算出来的,我们无法得知。但是,24万辆总比之前传言的15万辆要宽泛些。
    事实上,对于限购,最受伤的不仅仅是京城百姓,还有笔者所在的汽车行业特别是北京的400多家经销商。从年销80万辆到24万辆,如此落差,恐怕经销商层面将面临腥风血雨的大洗牌。而且,一旦北京的示范效应发挥作用,如成都、武汉等其他一些拥堵城市群起而效仿,对明年车市恐怕也是不小的打击。
    然而,即便这样,笔者还是理解此次限购政策的。虽说治堵还有很多办法,比如“治本”的改善城市规划、增加公共交通、限制公车私用等。但我们都知道,这些“治本”措施要真正实现还遥遥无期,根本无法“治标”。在目前北京的拥堵情况下,限购、单双号这些“治标”措施才更“给力”。
    虽然无奈,却也是迫不得已之举。

    二是关于个人办理摇号登记的条件:住所地在本市,名下没有本市登记的小客车,持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可以办理摇号登记。住所地在本市的个人包括:本市户籍人员;驻京部队(含武装警察部队)现役军人;在京居住的港澳台人员和外国人;持本市工作居住证的人员;持本市暂住证明且连续五年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的人员。
    解读:如果说笔者能够对限购予以理解,那么,笔者是无论如何理解不了这个关于参与摇号的条件。虽然,由于毕业年头较早,笔者这个外来妹也混了个北京户口。
    不久前,一位某车企公关部负责人在与笔者聊天时,称虽然销售公司总部搬到上海,但由于工资还是从武汉发,因此没有在上海的纳税证明,也买不了房子。这个政策让他很恼火,抱怨道:“我在上海工作,却没有资格在上海买房,真是脑残政策。”
    幸好这位哥们儿不在北京,否则,他连车都买不了了。但是,却有很多人和他一样,在北京工作,却没法在北京买房、买车,这是何等的不公平!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很难取得北京户口,这些人,同样为北京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却连参与摇号的机会都没有!
    虽然我们不愿意提,但却无法回避一个词,那就是“身份歧视”。想当初,2007年的时候,为了刺激当时处于低迷的汽车消费市场,北京市允许非户籍人口购车上牌,汽车增长速度倍增。而如今,为了治理交通拥堵,又要求外地人做“贡献”。
    这些年来,社会上一直在讨论北京人和外地人对北京的贡献,并引发有关地域的大辩论。如今,参与摇号的条件却再次人为的竖起一道屏障,让地域之争来得更凶猛。

    三是公布北京市非居住区停车价格调整方案。进一步调整了停车收费标准,一类地区为二环路含以及CBD商业区、燕沙地区、中关村西区、翠微商业区等。二类地区为五环路以内除一类地区以外的区域。三是地区为五环路以外的区域。露天停车、停车楼库价格实行阶梯价,居住区及夜间价格原则保持不变。一类地区占路和露天停车标准为每小时10元和每小时8元,地下停车收费标准为每小时6元,二类地区站道和露天停车收费分别为每小时6元和每小时5元,地下每小时5元。考虑到这四个方案实施的区域为全市范围,涉及到相关的准备工作,这个调整方案今天发布。2011年4月1日期正式实施。
    解读:无论是油价的上涨还是停车费上涨,可以肯定的是,以后用车成本肯定会越来越高。

  五是关于对非本市进京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今天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发布非本市进京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此规定自2011年1月1日期,通告中规定,非本市载客汽车含临时号牌车辆需进入五环路行驶的,需办理进京通行证,只有进京通行证的,工作日7—9时,17—20时禁止在五环路含以内道路行驶,工作日9—17时也要按照北京市高峰限行措施,即限行的尾号和区域与本市车辆相同。
    解读:此措施对于缓解京城交通会有一定效果。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为搜狐汽车,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