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这周走得又有点痛苦了,周跌幅2.02%,12月份还剩最后一周的交易时间,这个月线能不能保持正的收益现在大家也觉得困惑,布衣在5月份根据社保基金的年度盈利规划推算出的大盘年底点位应该是2900点,也不知道是否能实现,呵呵,开个玩笑,这其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怎么来看待这样行情,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大盘显得有点弱不经风,更重要的是,现在我们到底在操作上应该怎么做。 有人说,大盘涨涨跌跌,都是因为朝韩局势紧张,一会让子弹飞,一会子弹不飞了唾沫飞,其实这不是根本,就连身处漩涡中的韩国股市也并没有出现暴跌连连的局面。我看根本原因依然出在我们自己市场身上,出在我们收紧的银根带来的流动性问题上。 我们大家来看一些数据:昨天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7天、14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2550%、5.6617%和5.1533%,分别比前一交易日暴涨超过70、150和59个基点,其中7天期回购利率大涨150个基点后创近3年来的新高。而今天隔夜拆借利率又涨了100个基点,银行系统资金紧张的局面已经到了非常极端的地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家都知道央行今年先后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其中4季度更是高密度的催收增加的准备金,再加上年关将至,是银监会检查银行存贷比最严格的时候,四大国有银行已经再次暂停向市场融出资金,甚至工行等大行还大举反手拆入资金,部分银行吸储的年化利率水平已经超过5%、6%甚至7%,市场资金面的紧张程度是相当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大盘的上行必然会受到压制。 而关于信贷的管理制度方面,《每日经济新闻》撰文指出几点:1、央行总行行长办公会议已于近日通过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的方案,计划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引入宏观审慎架构,进一步丰富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方案尚在最后修改阶段。2、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上明示,2011年各行新增信贷总量和信贷增幅都要比2010年有所回落,凡是已实行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银行,如果仍难降低信贷增速,则会考虑通过加大执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力度,包括降低准备金利息等手段解决。3、日前央行召集主要商业银行负责人开会讨论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央行将尝试以经济增长速度确定信贷投放速度,同时根据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动态拨备率、存贷比指标来指导信贷投放。我们认为,新的信贷管理制度虽尚未正式出台,但是管理层对信贷的调控不断深入不断细化是明确的,“以经济增长速度确定信贷投放速度”的思路如果确实贯彻,一方面对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对长期以来由于流动性泛滥导致的资产过度泡沫化趋势是一个抑制(因为我们的GDP长期增速是在7%、8%,而信贷增长长期是2位数,多出来的钱才会流入股市楼市商品市场)。对股市而言,纯粹由资金推动的机会将减少,而业绩推动型机会更值得关注。 当然今天我注意到有一则信息应该说对明年的市场流动性是一个好消息,那就是经济观察网上有一篇文章,说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各主要指标已经基本拟定, 政府预期GDP增长8%,CPI是4%,新增贷款规模是7.5万亿。当然宏观指标的最终公布还需要有待明年全国人大的审议,但是如果说经济观察网的这个讯息是可靠的真实的,那么7.5万亿的信贷规模比之前市场预期的要乐观不少。而股市的上下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预期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影响,实际数值比预期数值乐观,市场就会向上生长。我们会关注人大审议的结果。 从市场参与者角度来看,近期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后市乐观的不多,绝大多数是看震荡,换而言之它们在操作上会偏爱使用更频繁的波段的手法,换而言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在前期累积了大量盈利的品种近期会遭到机构疯狂的集体的兑现抛售。举例来说,酒饮料板块在白酒的带动下从今年7月份起到11月底整体涨幅达到59%,但是仅仅在12月份的18个交易日里就整体跌去16%的空间,这是机构一种非常明显的落袋为安的心态体现。近期一些周期性的行业、比如水泥、钢铁都有些表现,甚至房地产行业还成为本周唯一一个逆市收红的行业,这也是机构在快速切换持仓风格的一个侧面反映。 机构的短期行为肯定会对市场造成冲击,而银根收紧导致的流动性问题也确实是市场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 不过事情可以辩证的看。在大家普遍缺钱的时候市场往往会给出一些比较好的买入价格,这就是为什么岁末年初一般是建仓的比较好的时点。大家都很缺钱 容易出现便宜的机会。尽管总体上很多公司的大小非在加速套现,但是我们已经注意到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最近在大步进场购进自家股票,也有一些产业投资者出手速度很快,标的包括一些价值明显低估的、或明年可能有明显成长机会的品种。对他们而言,股价的涨跌不是买卖的理由,而市价和真正内在价值之间的空间(也就是潜在获利空间)的扩大才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 那我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