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投行阿土哥博客
一、报表间最基本的钩稽关系
1. 资产负债表上期初期末的现金差异恒等于现金流量表中的净现金流量。
2. 资产负债表上的期初期末的净资产差异恒等于损益表的净利润。
3. 收入增加,通常意味着当期现金流量的增加或者未来现金流量的可能增加,同时它必然引起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4. 费用增加,通常意味着当期现金流量的减少或者未来现金流量的可能减少,同时他必然引起负债的增加和资产的减少。
5. 利润增加,必然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二、一些可能导致高现金高负债并存的原因
1. 合并范围过大,每家子公司都单独借款。而每家子公司为还款,都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这可能导致合并口紧的高现金与高负债。
2. 企业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初期保证金比例可能过高(比如100%)。
3. 贷款额过高,且结构不合理(比如全是短期),每月都有到期。企业为还款时常保留一定现金余额。
三、零碎合集
1. 分析任何一家公司的报表,一定应对其收入进行分类,对多元化公司尤应如此。不同类型的收入在金额大小、毛利率、费用率等方面往往会存在不同,并进而影响公司的营运效率。笼统地看综合指标可能会忽视一些本该可以注意到的问题。
2. 对于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认定,证监会会计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公司除了需要关注证监会规范问答中列举的项目外,更应从非经常性损益自身定义出发,结合公司业务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并做出合理的、一致的披露。
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资本公积)。在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前,上述计入其他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暂不得用于转增股份;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收益,暂不得用于利润分配。-会计部函[2008]30号
4.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于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不管当期是否发生交易,均应列示;对于不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则只需列示当期发生过关联交易的关联方(且应详细披露交易要素)。当期未发生交易的不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则不需要列示。
5. 在采用资产价值法对企业进行评估时,应注意两方面的事项:①表内项目是否都是资产?(如待摊费用和购并中形成的商誉);②表外是否还存在资产或负债项目?A.已经费用化的支出是否具有资产上的意义(如研发费用、营销费用、人力资本支出等);B.其他类型的资产(如特许权、已经签订的合同等);C.其他负债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