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的国内教育便可让孩子厌学?


    孩子这两年一直跟我在国内,上的是国外幼儿园。我们在家里也有意识地按着国内的“教育体制”教育孩子,希望他能回国后能尽快适应国内教育环境。从知识结构角度讲,孩子应该不输于国内的同年龄孩子,但在适应国内教育风格角度讲,情况却远非我想像……

  孩子回国临时插班上学前班,次日便说不想上学前班——让我吃惊。按孩子描述的情景,国内教育忘记了因材施教,对所有孩子都用一个法子教育。在班级里,老师不像是孩子的朋友和师长,更像孩子的领导和上级。动不动就用教训的口气说话,而不是教育的口气。只要孩子稍微做得不对,便厉声指责,这让刚从国外回来的孩子无法一下子适应。所以,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我似乎很能理解,但却很无奈。便只能想着法子地劝导孩子,而不能与老师沟通,害怕老师对孩子加倍返还。

  国内的教育似乎更多是强调共性,而忘记个性,这似乎是与国外教育的大区别之所在。但创造力则更多地是来源于个性,而非共性。我们的教育在教听话的孩子,培养听话的人。长久以来,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听话的下属是好下属,听话的干部是好干部……听话便好,不听话便不好。

  这种教育似乎正在剥夺着孩子的童年、扼杀着少年人的求知欲、阻碍着青年人独立思考,这似乎恰恰是教育的反面。我同情我儿子,但却无能为力……

  教育是为了什么?教育的目的何在?我无奈。前两天在和一个朋友聊天时,他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了。他说,有一次,他儿子的老师很认真地质问他,“你是想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还是一个美好的未来!”

  难道,快乐的童年和美好的未来是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