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吕维松传记(34)


                      被提拔为包钢设计院付总工程师

   1963年6月,刘力子、烏力吉那仁、張建仁等三位老干部的到來,給包钢设计院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领导的特点,紧紧抓住包钢建設的大局,鼓励、表扬和支持各科室及院管理部门的工作,鼓励设计人员深入包钢生产现场和施工工地,使包钢院在包钢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愈益突出、愈益鲜明、愈来愈好。

  包钢院的設計人员在包钢建設中提高了设计水平,积累了大型钢铁联合的建设经验。新领导班子对推进包钢的建设,提高包钢所建各項目的设计品质及工地服务质量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点在后面对各个工程项目和科研课题叙述中将有详细的介绍。

   庐山会议之后,国内的政治运动不断,1963年的四清运动中,我们这些技术人员没有受多少影响,设计、工作、下厂依旧。这一方面虽是大家的自觉性,但同刘、烏和张这一届新领导班子倡导、扶植和培养是分不开的。1963年春,刘力子在全院大会上宣布,经冶金部干部司批淮,吕维松被提拔和任命为包钢设计院的副总工程。

   我是包院科技干部中第一個被提拔到院級干部职位的,并被授予主持全院设计和科研工作重任的青年干部。当时包院的总工程师是谭振雄,一位曾留德学习炼钢技术的老前辈。我任副总后,实际上将是一位协助他工作的同事。谭总对我工作极为支持。我明白这位老前辈在培养我,放手让我挑担子,扶植新生力量的成长。

   我任副总后,电力科副科长吴广元,被提拔为电力科副科长。他的专业是仪表控制,需对科内的其他专业有个熟悉的过程。电力科的工作,专业组长十分关键。周基定、沈洪良和于兆忠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我调离包院后不久,周基定被冶金部任命为包钢院院长。

  文革时,我和谭振雄被关在牛棚同一个房间里。文革后期,我们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直到他退休回北京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