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虽然地处偏僻,但经常会有好杂志出现。有名的当然最数《读者》,是甘肃的;而我最近发现的《看天下》杂志,居然也是宁夏的。 2010年即将结束前的某一天,我到南京人气最旺的位于新街口闹市区的南京市新华书店,去完成一次携带购书券的特殊的淘书任务。购书券是夫人单位发的,消费截止日期是2010年12月31日。
书店里依然人山人海。每次逛这家书店,对我的心灵都是一次洗礼。因为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感受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完全被互联网所取代的;因为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感受到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依然还有那么多热爱读书、热爱纸型图书的人!
从二楼到一楼,边看边选,很快就抱了一大堆书在怀里了。数了数,一共9本,分别是:《外国金美文》、《中国人的幸福观》、《48个管理定律精解》、《林清玄散文自选集(成人版)》、钱穆的《人生十论》、龙应台的《野火集》、龙应台的《目送》、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渡边淳一的《爱的流放地》。这9本书大概总价280多元,而书券面值300元,差额近20元。于是我顺手在付款柜台旁边拿了两期《看天下》。印象中曾经在什么地方翻阅过这本杂志的,当时感觉还行。
回家后认真地看了看《看天下》,突然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之感。这样一本精细的新闻旬刊,完全是值得长年订阅的。
说到杂志,我平时涉猎的不多,主要是沾夫人的光,能够经常看看她带回来的《南方人物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南风窗》等等。这些杂志,出刊频率都很快,内容也很丰富,经常是上周的几本还没看完,下周的几本就又来了。
其实类似的新闻观察类杂志还是蛮多的,点击浏览著名的龙源期刊网,我们就会在“新闻观察”类期刊中找到许多这样的杂志,如:《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周刊》、《南都周刊》、《新民周刊》等等。不过,《看天下》与它们的很重要的区别之处在于,它是新闻类文摘杂志。如果说《读者》是综合类文摘杂志的话,那么我们就能看出《看天下》与《读者》的不同定位,即,《读者》可以不在意文章的时效,而《看天下》则必须注重文章的时效,否则,它就不是新闻类,而是旧闻类了。
所以,我们才能在媒体上看到《看天下》杂志自己写的宣传词:本杂志是中国期刊市场上,唯一面向高消费人群的新闻类文摘杂志。我们立志做“中国最好看的新闻周刊”,杂志的内容涵盖时政、财经、社会、科技、文化、时尚、娱乐等领域,我们将过去10天发生在全球的最精彩故事呈送给读者。看天下故事,走自己的路。
以我手头拥有的2010年12月18日出刊的第34期(总第159期)《看天下》而论,我们就能够看到《中国公司震撼美国的一周》、《大逃港--深圳特区三十周年“献礼”》、《陕西让特权车归零之观察》、《女孩闫凤娇“坚硬”地活着》、《新浪微博的“敌人”和烦恼》、《北大山难八年祭》以及社评《伍皓的确在“摸着石头过河”》等时效性非常之强、紧贴当前社会经济实际的好文章。
如果说新闻性和时效性是《看天下》的第一大特点的话,那么,原创性则是该刊第二大显著特点。一般而言,文摘类杂志或报纸的长处在于集大成,即精选其他媒体上已经发表过的文章、图片等。但它们也有与生俱来的短处,即寄人篱下、吃人家嚼过的馍。以往这些文摘类媒体的主观见解表达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或者说阵地缺失的,很少有属于自己的原创内容。后来这种状态慢慢有了一些改变。比如《读者》,就先有了原创类的“读者评刊”,然后又发展到了“原创版”。而《看天下》一方面以新闻类文摘为主体,另一方面也拥有自己的记者队伍,采写编发包括社评在内的一定数量的原创稿件,从而在跨界混搭方面进行了十分有益的尝试。如上述第34期中就有社评、十日谈、言论专栏、吴戈军情观察、封面故事中《这周,他们去美国发大财》、财经专栏中《“老大”万科一直是业界另类》、《不需要眼睛的手机》、娱乐专栏中《专访台湾金牌制作人王伟忠》、《秦昊出道十年熬成新星》、文化专栏中《淤泥下的乱世凄惶》、《陈界仁:让台湾人说说美帝国主义》等诸多原创内容。与文摘类内容相比,这些原创内容不仅毫不逊色,而且标新立异,弥补了文摘的不足,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看天下》的第三大特点是可读性。“做中国最好看的新闻周刊”,作为一个杂志的奋斗目标,是允许的,但想要做成,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按我的理解,“最好看”至少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杂志内容最好看;其二是读者群规模最大。特别是后者,如果没有足够数量和规模的读者、发行量,所谓的“最好看”就成了胡言乱语、空中楼阁。你一个人觉得最好看或者少数人觉得最好看,怎么能成为“最好看”的呢?!从这个意义上讲,杂志的发行量是必须参考的一个核心因素。而在这方面,《看天下》是可以令人欣慰的,因为据该杂志披露,该杂志是2010年1-6月间经美国BPA媒体发行认证机构认证的全球华人杂志中发行居首的刊物,单期平均合资格发行量已经超过60万份。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一份杂志发行量达到2万即可赢利,60万的确已经相当好了!何况,《看天下》每项还有那么多的广告。比如上述的第34期,不含封面封底封二封三,一共是144页,穿插其中的广告页就达40页!仅广告页的数量就已经达到了某些杂志正文的页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杂志的繁荣。
一个杂志繁荣兴旺的背后,必定有一支精诚合作、业务精干的团队。当我带着好奇又搜索了与《看天下》有关的几篇文章之后,发现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这本杂志。原来,该杂志的执行主编林楚方、副主编张悦等,都是从《南方周末》调过去的。这些精英人物,在《南方周末》就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一旦从周报转到旬刊,更是如龙之潜入深渊,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尽管从张悦的访谈中我们隐约还能感觉到他对现有团队的几分不满,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高端精英人物的带领,这支团队一定会更加成熟,更加有战斗力。而《看天下》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看天下》是一本精细的杂志
评论
编辑推荐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