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毁灭性拆迁的新样板
文/马跃成
什么是一个城市的标志?什么是一个城市的符号?什么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什么是一个城市炫耀的核心价值?
是城市的历史,是城市的文化。而一个城市的老建筑、老街区正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记录,是城市的档案,是城市的见证。
在旅游正成为各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的时候,我们从各地的宣传口号中,从各地的宣传片中,都可以看出,一座老城、旧城,一栋老房子、旧房子都能成为这些城市的标签。
然而,当城市要GDP的时候,当领导要政绩的时候,当黑手伸向楼市的时候。城市里的老城区就要倒霉了,无论这个城市如何的古老,无论这个城市多么的与众不同,领导就会使用政府的权利,以为人民服务的名义,开始拆迁,这个令很多人闻风丧胆的行动。
无需置疑,城市正在同质化,新城已经没有特色可言,到城市旅游已经没有多少意义。
这个月又爆出大连老城拆迁新闻,不禁让人心寒触目。大连市以前以欧式建筑大街闻名,后来以大广场为荣,现在的拆迁不知道危害会有多大。
大连,凛冽的寒风下,一片具有80年历史的老街区、近百座老建筑正在被拆迁,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些专家认为,对于这些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不应一拆了之,而应加以保护利用。
这片当地市民称为凤鸣街的老街区,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大连现存为数不多的老街之一,共约近百座老建筑。最近,这里随处都可以看到热火朝天的拆迁现场,雕花门窗散落在倒塌的断壁与碎砖间,粗壮的梁木四处横陈,一些尚未拆除的房子上残忍地烙印上大大的“拆”字。这些见证了大连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的老建筑,在铁锤的敲打声和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将从人们的视线中永远消失。
大连资深建筑师廖原说,这些被业内称为“和式洋风”的小楼是一些有欧洲留学背景的日本建筑师在大连建造的,如果从纯粹的建筑意义上讲,他们是从模仿欧洲的古典建筑到跟随当时的国际建筑流行趋势。20世纪90年代,大连的姊妹城市北九州市精选了10座房子并把它们整体搬迁到了日本。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同时,这里还保存有我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郭沫若的夫人郭安娜、原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沈其震、原台盟名誉主席苏子蘅等十多位名人的故居。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设计专家胡文荟教授认为,其中的几幢精品的建筑以及名人故居的历史原真性是不可复制的,其独特的老大连街住区特征也是不可复制的。这种整体连片近代街区在东北、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其建筑、规划中的价值对今天的住区设计都有借鉴。
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是不断延续的,它属于这座城市中的所有人,建筑作为城市记忆的物化形态需要很好地加以保护。难道我们中国城市房地产的发展,非要以拆除那些已经所剩无几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历史老建筑为代价吗?
尽管社会各界紧急呼吁,但大连凤鸣街的拆迁仍在进行。然而,据现场的拆迁工人称,这些老房子被拆除后所留下的老砖,都要以每块0.5元以上的高价出口到日本、韩国。
紧急呼吁!停止拆迁!SOS
SOS
S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