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有信心,我们也有信心!


  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信念的坚定,是一种内发的底气和外显的魄力。古今杰出政治家无不注重国人信心的培育,信心是指对行为必定成功的信念。信心的表现构成包括对行动实现难度的外在认知、情绪和外在意识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激发信心中的任何一个表现要素,都会引发另外两个要素的相应反应,这也就是外在认知、情绪和外在意识这三个要素的协调一致性。

  在电波对话中,谈到高房价、谈到物价上涨,温总理又一次两提“信心”,表示对调控房价、对稳定物价“有信心”。

       总理有信心,我们也要有信心,总理的信心就是以胡锦涛主席领导的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信心,是全国人民的信心。

  如何增强自信心

  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可增强你抵抗压力疾病的免疫力。 自我怀疑和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是常见的。任何人,无论表现得多么自信,也难免对他面临的挑战缺乏自信心。这常常是对压力的一种自卫性反应。 长期自信心丧失,会影响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压力就产生了。情绪上的、心理上的或生理上的毛病就相伴而至。许多心理健康专家认为:焦虑、沮丧等神经失常是因为自我形象和别人对你的目的看法有矛盾而造成的。

  因此,如果无法克服焦虑或沮丧,应去找专家帮助,治疗的首要目标就是改变自我认识。一旦找回了自我价值,压力就会减少,症状消失。 照镜子时,你是否无忧无虑、身心轻松,还是焦虑不安、心情紧张?积极的自我形象是自信心的表现。如果你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自己生活中积极的方面。

  下列的措施旨在提高你的自信心,改善生活:

  ●列出你性格中积极方面,可更好地了解自己。

  ●对自己的成功给予积极评价。

  ●选择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努力改变。

  ●制定可以完成的目标。

  ●不要过快地改变生活中的太多方面。

  ●找出一个合适的典范,而不是一个不现 实的偶像加以学习。

  ●不要对过去的失败和错误的判断耿耿 于怀。

  ●不要用酒精刺激自信心。 自我评价 记下你的优点和成功,可着眼于积极的生活,增强自信心。

  一个人由于缺乏成功的经验,缺乏客观的期望和评价,消极的自我暗示又抑制了自信心,加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恶劣的生活境遇等等原因导致了自卑心理的产生。这种心理常表现为抑郁、悲观、孤僻。如果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难以改变, 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那么如何来克服自卑心理呢?

  首先,要有意识地选择与那些性格开朗、乐观、热情、善良、尊重和关心别人的人进行交往。在交往过程 中,你的注意力会被他人所吸引,会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跳出个人心理活动的小圈子,心情也会变得开朗起来,同时在交往中,能多方位地认识他人和自己,通过有意识的比较,可以正确认识自己,调整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

  其次,要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评价,对自己作全面正确 的分析,多看看自己的长处,多想想成功的经历,并且不断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励:“我一定会成功的”,“人家能干的,我也能干是,也不比他们差”等等,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自卑心理会被逐步克服。

  最后,要想办法不断增加自己成功的体验,寻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试点,努力获取成功。如果第一次行动成功,使自己增加了自信心,然后再照此办理,获取一次次的成功,随着成功体验的积累,你的自卑心理就会被自信所取代。

  2.做事粗心大意的性格: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

  仔细检查、认真对待,才能减少出差错,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因此“专心”、“仔细”、“认真”的精神是克服粗心大意这一毛病的良药。

  既然总理对调控房价、对稳定物价、对搞好中国的事情“有信心”,那么我们也应该对总理“有信心”,对自己的发展和未来有信心,对我们这个历经风雨始终向前的民族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