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罡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是流传在江西农村的一则顺口溜,可谓真切地反映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在西部,重庆教育学院任运昌教授在历时4年,深入西部10省500余次调研中听到的一些片段也令人深思: “我们班成绩差的都是父母出去打工的,即使成绩不差的,也乱花钱,穿着不三不四,戴耳环。”一位初一学生说。
“我这个班主任不好当啊,留守儿童超了七成,读初二了,拼音还不认,自由散漫。”一位初二班主任讲。“留守儿童难教,多数留守儿童成绩差,而且有心理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留守儿童占70%。”某县教育局副局长认为。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听到这种种说法,都会在心理产生一种无形的恐惧: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出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现象。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我国中西部出现了成片的空巢村,很多孩子与打工的父母分离,留守在家。据全国妇联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5800万。
任运昌为了《西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这个课题走了西部的很多乡村,获得了很多第一手的材料。其中很多故事确实触目惊心,发人深思。
重庆南川区,在54万人农村人口中,长年外出就业者达15万人。在这里任运昌遇到了两个比较典型的留守儿童案例:一个是白彩霞,另一个是黄云晓。
白彩霞是一名高中生,由于父母双双在外打工,她一直寄宿在舅舅家,心灵孤寂,心事没处说,母亲很少和她通电话,每次也是寥寥数语。有一次,白彩霞在乘凉时听到她舅妈和邻居聊天将她比成一只到处吃饭的狗,“你看我家外甥女,东一家西一家,吃得倒不少,喂猪还能多两斤肉……”这句话犹如在她脆弱的心灵上狠狠地捅了一刀,“我想爸爸妈妈,离开他们等于慢性自杀。”
此后,白彩霞沉迷网络,成绩急剧下滑,终日郁郁寡欢。
黄云晓在父母外出打工后,跟一些不良的学生在一起而变成了“混世魔王”,成天在外面玩,喝酒、打架。因打架与抢劫前后两次进了看守所。
此外,山东省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二年级的学生8岁的灵灵来说,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面的声音:“要听姥姥姥爷的话,好好学习,今年我们尽量抽时间回家看你……”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会让灵灵高兴不已,可惜5年来,爸爸妈妈都没能“抽”出时间。
据调查,留守儿童成绩总体差,非留守儿童转为留守儿童成绩下滑非常厉害,而且存在着上学困难,上学迟到,家庭学习时间不足,学习兴趣欠佳以及家庭辅导不力等多种情况。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保安村7岁的湘平,时常可怜巴巴地说:“我想爸爸!”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据了解,在江西赣县,留守儿童厌学、弃学现象普遍,近一半孩子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还有一些孩子成了家中的负担被亲友“踢”来“踢”去,一会儿放到外公外婆家,一会儿赶到叔伯家,使孩子从小心理就不平衡,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
5800万留守儿童,超过目前我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这个庞大的数字代表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群体,而是代表着中国的未来。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如是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从梁君的语境下,我们都会清醒地感受到:少年就是祖国的未来。
然而,综观我国目前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有两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寂寂无助的留守儿童,一种是狂妄嚣张的官二代、富二代。
对于留守儿童,他们面临的是各种“营养”(包括亲情、教育、生存、娱乐、博闻)的奇缺,自然会导致今后的“发育不良”,在今后将要面临的生存问题上缺乏敏锐和机智,而变得束手无策;他们若要担当起未来的重任时,往往显得底气不足,即使有勇气,也缺乏相应的动力。而官二代、富二代们,在面临任何问题时,除了狂呼滥叫“我爸是李刚”、“打死你不过20万”这种“啃父”的本能之外,更缺乏最基本的良知。若是让这样的人担负起未来的使命,无异于将大好前程葬送。
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官二代、富二代,他们都存在着先天“营养”缺乏和后天“修为”不足的缺陷,不但葬送了自己个人的前程,整个民族和社会的未来,也会在他们的手上像是湖泊被淤泥沙石一点一点地侵蚀和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