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吕维松传记(52)


           抓住机遇着手改革自动化所的工作


    自动化所所长顾炎退休后,第二任所长为于常友。他接任后分别找我、付总马竹梧及科研处处长谈话,请大家发表对今后工作的意见。会后的当天晚上,我接到于所长电话,他认为我同他谈的内容对自动化所今后的工作和发展关系重大,要求我把我的意见整理成文。他准备召开院内的处级以上干部对所涉及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来到自动化院后,我的工作是负责抓科研工作。经过几个月同各研究室的接触,我发现自动化所的工作与各钢铁设计院的工作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就根据自动化院的性质,提出我的建议。

 

    钢铁设计院的收入主要来自所接的工程项目,因此对国内现有冶金工厂的技术改造和发展规划十分关心。只要争取到更多的设计任务,就会有不错的收获,有利本单位的发展和职工的收入。包钢设计院除了承担包钢的工程设计外还承担了包头市的百货公司土建和居民楼的设计,新疆八一钢铁厂设计,西宁特钢厂设计等。设计院的工作属国家基本建设的性质。

 

    因此国内几大钢铁设计院,如北京院、包钢院、武汉院、重庆院都有地域上的分工。

 

   自动化所的经费是冶金部拨发的。自动化所的任务是完成各研究课题,同国家或各地的基本建设项目没有直接关系。自动化所若介入我国冶金行业的基本建设,承接其工程项目,且将本院的各科研成果应用于各工程项目中,就可增强自已的市场竞争力,并可大幅度增加收入。

 

    我建议:自动化院的业务应是由研究、设计、产品制造三大支柱构成,缺一不可。研发的新技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产品能提高本院的市场竞争力。

我将上述思绪和观点写成一篇建议性质的发言稿,在第二天于所长召开的会议上念了一遍,当即得到于所长和与会人员的赞同和支持。

 

    由于电力传动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由可控硅成套装置供电的直流电机调速技术和由交流变频装置供电的交流电杌调速技术。这两个领域都是自动化所的强项。

院领导请专心研究大功率可控硅供电成套装置的丁蕴石工程师集中精力提高本院生产的大功率可控硅供电成套装置的质量,并支持他从亊的科研课题:大功率可控硅交流变频成套装置的可靠性及批量生产。

 

   从经济角度衡量,大功率可控硅供电装置及可控硅交流变频供电装置因是静止的无声装置,它们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大功率变流机组。此后、轧钢车间的主电室内将按装成套的大、中、小功率的可控硅供电装置。既可降低投资,且便于维修和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

 

   不久自动化所升格为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于所长被冶金部任为自动化院院长。原付总工程师马竹梧被任命为总工程师,我被任命为付总工程师。

 

   自动化院的工程师李永春建议:自动化院还应增设一个设计部门,这样可以有利承接各种工程项目,实现设计、控制、调试,设备制造的一条龙服务,有利增加我院的经济收入。这个建议也得到院领导的支持。于是李永春和我一起到冶金部设计司陈述这个意见。设计司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看到我支持这个建议,也认为:研究、设计、制造、调试的一条龙服务既有利于自动化院,更有利于生产单位。他们只要找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全方位的服务,当即同意自动化院内再增设一个设计部门。

 

    于是,于院长决定在院内再增设一个设计部,并任命院基建部门的李工程师为设计部部长。之后自动化研究院更名为: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不久,我了解到国家科委已决定:今后国家将不再给科研单位颁发费用,各研究院需凭自已的工程合同得到的收入支付院内的各种费用和研究人员的奖金。自动化院由于事先就推进了研究、设计、制造、调试的一条龙政策和方针,设计院的市场竞争力大幅度增加,年收入大幅度增加。这个效果在自动化院与北京钢铁设计研究院竞争太钢硅钢片热连轧机技术改造工程的讨论会上表现得特别明显。自动化院的改造方案获得太钢的赞扬与接纳。自动化院得到了一个约一千三百万元的合同项目。

 

   由于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提前进入了市场,随着社会发展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地得到检验。院内有几位承接工程的研究人员告诉我:他、她们每年到年底能分到几万元的奖金,收入比过去大大的增加。并且我在每年春节院长作的年度工作报告上,总能听到每个年度的成绩中都有:专利若干项及年度收入若干亿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