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的购房心态不可有


 

                    “秒杀”的购房心态不可有

 

     时近年关,无论是现实生活中商场血拼,还是键盘之间网上提货,“秒杀”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到了年关,各种消费品都在打折促销,商家打折冲量,为了分享2010年最后的消费盛宴,线下商品打折出货,线上秒杀连连。

 

    所谓“秒杀”, 网上竞拍的一种新方式。就是网络卖家发布一些超低价格的商品,所有买家在同一时间网上抢购的一种销售方式。由于商品价格低廉,往往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有时只用一秒钟。秒杀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商家推广自身店面和产品,吸引消费者的有效手段。从更广义的角度上来讲,秒杀已经成为社会上人们消费的感性和投机的标签。

 

    在现实生活中,购买普通消费品,见着秒杀价就止不住下手,实际上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虽然便宜,砸到手里的东西也很多,但价格便宜,也不见得心疼。但对于购房,对许多人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有秒杀投机心态,并感性地出手,可能会让一个家庭一辈子都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在实际房地产市场,许多人都没有认真地去分析自己是否可以购房?是否应该购房?是否适合购房?而是被身边亲戚朋友推着走,被市场推着往前走。投机人的人,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本,并期待快速收货,投资的人将更多资本投入房地产,期待其升值,首次置业之人,将置业时间大大提前,而这购房款可能是一家三代人的心血。

 

    在中国,高房价让许多自住购房者望房心叹,而且房价的上涨远远超过了工资收入的上涨,房价收入比越来越大,给很多首次购房者带来恐慌。现在不买房,永远买不起房的传言甚嚣尘上。于是越来越多的首次置业者带着秒杀和投机的心态进入市场,也不管是否有风险、是否入不敷出,是否代价过高等等。

 

    在德国,初次购房或建房者的平均年龄高达42岁;在美国,52%的首次购房者年龄在31岁;在比利时,许多人都是在35岁之后开始买房。而在中国,首次置业的年龄已经提前到了27岁,而且首次置业的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还在加剧。任志强说自己拥有第一套房子是46岁,王石说自己买第一套房时候,自己是44岁。也许纵向时代不可比拟,但横向比较却具有参考价值。

 

    “秒杀”的购房心态不可有,市场规律下,房价必然出现涨跌。相信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并感性地进入市场,必然风险巨大。买房,无论是自住,还是投资,必然要实现自身财务和生活的平衡,量入为出,而是盲目追涨杀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