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大家好!
我是张海翔。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触。我希望职场人士多多看看这篇文章,同时多多转摘。
现代职场人士究竟应该有什么样的工作心态呢?我有一门企业内训课程叫:自动自发团队特训。在课程中,我一直强调:我们所有的人并不是打工者,并不是受雇佣者,并不是为老板工作,并不是为你的公司工作,并不是为你的客户工作,我们真正的是“为自己工作”。因为,我们在工作中学到的东西永远是自己的!工作,其实是生命能量提升的一种手段。而自己的能量提升了,它将永远是自己的!
请看这篇文章:《别人付薪我学本事》
————————————————————————————
台湾财经和教育界典范人物李模先生在回忆录《奇缘此生》中,讲述了一个改变我人生态度的故事。李模在日本侵华战争时离开家园,当时的他连高中学业都没完成,在一个税务机关当临时工读生。他从收文的工作做起,认真工作,努力学习,很快就把发文的工作做得很好,并不断扩大工作范围,最多的时候,他一个人兼了七项工作。
李模先生说:“我在工作中学到了好多本事,不但不要缴学费,竟然还有人付我薪水。因此就努力多学多做,因为这是拿别人给的薪水,学到的是我自己的本事。”
以前只要主管交办新工作,我会推托,能闪就闪、能躲就躲,实在躲不掉,心里还会不断抱怨,为何这么倒霉,怎么又是我?觉得老板老是在压榨我的劳力。而有了这句话,我的想法改变了,我不再抱怨接受新工作、新任务,我把新工作视为新的学习机会、新的学习可能,我高高兴兴地接受,努力迎接新的挑战。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些以前视为痛苦的事,不再痛苦。而有些很困难的工作,过去我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完成,后来竟然都不再困难。因为工作量增加,不断练习之后,我手脚利落、灵活干练。对新事物,我也能快速学会上手,我变成老板最信任的员工,也成为单位中最倚赖的战将。
这个经验强调的是学习,而不是工作的回报。薪水可能是固定的,多做事不会立即有更多的回报,但学习得到的是“自己的本事”,这是别人拿不走的资产。
现在我到处宣扬这个观念,尤其对年轻人在刚开始学习的阶段,更需要这个正确的观念,但也有少数人会说,如果多做事没有拿回报,是不是就吃亏呢?我的回答是,人生这笔账,不全然以金钱为单位,也不全然以立即回报来呈现。你在多做、多学的过程中,得到的能力、认同、肯定,都不是金钱能衡量的,而未来的机遇也不是现在能计算的。(摘自《参考消息》7月28日)
——————————————————
亲爱的朋友,也许你还不是老板,那么我们对待工作就有两种观念:一种认为自己是打工仔;一种认为自己是自己是干事业的。
第一种人总认为他们工作都是给老板干的,表现则是消极、不上进,每天都在混日子,反正自己工作八小时,就必须拿八小时的工资,其他与我无关。于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结果也积累不到自己的资源,多少年过去了,收入没提高,能力也没有提高,甚至个人的环境和待遇却变得越来越差。
第二种是做事业的心态。我所有的工作都是分内的事,一切都是为自己而干,为自己积累资源,因为只有勤奋工作才能扩大我的效率资源,才能积累能力、技术、经验,进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这种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工作,积极上进,结果地位和收入不断提升。第二种人在第一种人眼里也许是傻瓜,但是多年之后,他才发现,真正停滞不前的人反而是自己。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表面上看,似乎便宜了老板,其实真正受益的是自己。我可以在工作时积累到更多的经验,这些经验会成为我日后成功的基础。爱自己眼下的工作,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行为习惯,日后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比别人更容易成功。
深圳有个余彭年,彭年酒店就是他开的,胡润发布的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第一名就是余彭年,他为慈善事业捐款捐了20亿的。
别人说他这个亿万富翁是扫地扫出来的。26岁那年,他去了香港,找到第一份工作是打扫卫生,清洗厕所,工资还很低。当时,他所在的公司是五天工作制,星期六星期天不用上班。一到星期六星期天别的清洁工都跑出去玩了,但是他没有。因为公司在周六周日经常有人加班,而这两天打扫卫生的都不用上班,公司卫生状况就很差。他就自动留下来打扫卫生,没有人让他这样做的。
半年过去了,他每个周末都是这样做的。有一天,老板知道这件事,找他谈话,把他升为办公室的一名职员,几年后升为了总经理。有一年,他决定自己出去创业,老板就主动给他投资参股他的公司。他就这样掘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如果不是他把老板的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把老板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干,谁会给他投资?当你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的时候,你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别人付薪,我学本事,这笔帐算不清楚,我们只是在闭着眼睛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