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排污环保局佯装不知有啥难言之隐?
河北省宁晋县宁纺集团向厂后的明沟排放大量污水,经孟村穿越省道393、国道308最后污水流入汪洋沟,连绵流淌近二十公里。就此现象,当地环保部门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称:“从未接到任何举报,也从未看到过此现象”。 (1日中国新闻网)
绵延十数公里的排污沟,赤裸裸地排放着污黑的水,如果说没接到举报倒也让人勉强相信,可环保局官员却睁着眼睛说瞎话,辨称自己“未看到”,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想必当地环保官员说这番话时,脸可能不红,心里则难免会突突乱跳,毕竟这是昧着良心说黑话,之所以如此,其实是他们的内心有难言之隐。
环保与发展这一对矛盾的博弈,由于渗透着GDP、政绩、权力等非正常因素,致使环保执法时常遭遇尴尬,走过场、做样子、不作为往往也是不得已。今年5月,蚌埠市固镇县包括局长乔振稳在内的环保局6名工作人员被集体停职,就是因为环保局此前多次去当地一家企业检查,影响了招商环境和发展环境。河北宁纺集团乃河北省重点出口企业,邢台市20家大型重点支持企业和宁晋县5大支柱企业,可见其经济地位不一般,环保局岂敢轻易去碰?难道不想要乌纱帽了?
少数地方官员平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环保工作,重申环保部门要严明执法,可实际上却并不希望真这么去做,他们不但有意无意地偏袒排污企业,致使其有恃无恐地对抗环保执法,令环保部门无可奈何,而且往往有意识地放任环保部门的不作为,对环保官员的渎职行为不但不严肃追究责任,相反法外开恩。山东省乐陵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一二把手,被当地检方以环境监管失职罪对张国双、董艳霞提起公诉,后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却一直留任原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还有一个只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对排污企业网开一面,放水养鱼,会给环保部门带来源源不断的经费来源,这在不少环保案件中都有所披露,而乐陵环保官员戴罪留任,有关方面的解释恰恰也是她们俩有收钱“养活”环保职员的“能力”。如果对严重排污企业关停并转,何来排污费的收取,又如何能够罚到款?如此等等,少数地方环保部门宁肯冒着渎职失职被“问责”的“风险”,也对环保违法违法行为假装看不见,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