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点股市的问题吧,最近对于行情的判断说的少,是因为我觉得行情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的趋势性选择。对于大盘,我们需要分开来判断。因为上证指数也代表不了整个大盘,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数量已经达到700多家,所以他们的表现和上证指数可以说是两大阵营,如果加上深圳主板的股票,深圳的股票数量远远超过上海。
最近的市场特点,我们分析一下
1、 上证指数明显开始强于创业板和中小板,而这与前期恰恰相反。但是我这里提出这个现象并非是想表达风格要开始转化。因为判断风格转化的目的是为了根据风格调整自己的仓位。但是在我看来,这种风格调整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站在实战角度,大家还是忠诚一点更容易获利。你选择小盘股也好,大盘股也好,只要忠诚,都会有所收获。如果三心二意,移情别恋,可能什么也没有。但是从长期发展看,尤其是中国经济的现在这个阶段,选择钟情小盘股更容易获取超额收益。但是,上证指数现在的表现似乎在告诉我们,在流动性受到收缩的背景下,大盘股和小盘股就像是个跷跷板。压下这头就抬起那头。而就在我们看到上证指数开始逐渐走强的时候,我们发现创业板和中小板似乎也调整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点位。比如创业板到了30日均线,而中小板在受到20日、30日和40日均线的层层支撑。不过有一点不太好的就是,依照我的长期观察。一般指数跌破20日均线经过反弹后,还会去碰60日均线。除非是一个很强的市场。但是这只是一个技术分析的归纳性总结。这并不是理论,也不是市场达成共识的规律。所以,还是有变数的。变数就是创业板从此开始有资金再次大规模入场。
2、 这段时间的赚钱效应较差。这说明目前市场资金并不是很活跃,观望气氛较浓。原因是市场预期近期可能会加息,而中央政治局也给明年的货币政策定基调了,从积极变成稳健。这是坏事也是好事。坏事就是货币政策开始逐渐回收了,好事就是靴子落地了。
3、 基金净值比赛可能会在近期上演。一般这种比赛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拉升自己的重仓股让自己的净值上升并且上升的比别人的快。第二种方法损点,就是抛主要对手的重仓股,让竞争对手的净值下降,进而让自己的排名提升。前一个方法是拉升股市,后一个方法是打压股市的。不过几年的净值从第一名到第三名差距有点大,估计靠这两种方法临时抱佛脚用处不是很大。不管怎么样,这是季度末也是年末。很多人不想出现在十大流动股东中,可能就要从现在开始动点脑筋了。当然也有的人想通过股市来粉饰自己的财务报表,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有希望涨的,也有希望跌的。所以年末前的行情注定是复杂的。再加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此召开,就更显得复杂了。只不过这样复杂的局面有点压抑,是因为市场不怎么活跃,观望气氛太浓了。
4、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美韩日的军演。这件事情实在是让我们很压抑。尤其是外围资金对这件事情看的比较敏感。最起码他们希望军演结束后,外围的局势稳定下来再做打算,反正现在也不会有踏空的行情。
通过以上分析,我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无论是创业板行情还是主板蓝筹股行情都很难一蹴而就,都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都没法用很短的时间去衡量我们账户盈利情况。这对于我们来说,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我们应该买什么。说白了,现在倒是一个播种的好季节,而且播种的是那样的从容,而不是逼着你突击建仓。至于你要播什么种,关键就看你的喜好了。不管播什么中,收获季节都可能要在明年夏季。所以,我们可能要习惯于当前行情的不温不火。除非有什么资金能让行情突然像10月1以后那样表现。那么有可能吗?股市中发生什么都是可能的。不过对于看好中国股市未来几年发展的投资者来说,以上分析都是杞人忧天,因为播种的时候只要想着如何种好就可以了,至于明年是否风调雨顺,就听天由命吧。
其实对于我来说,我却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因为市场给了我们从容选股建仓的时机。股市中也一向存在冬播夏收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