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2004年,谢红芬的儿子出生,一家三口在中山市定居了下来,但由于受到户籍政策限制,谢红芬的户口一直在老家的村委会挂着。”8月30日,谢红芬终于从中山市公安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户口簿,成为全国首个通过积分制将户口成功转入中山市的农民工。
20多年来,农民工想要变为城里人,仍然存在着多种障碍,除了上大学这个固有的途径外,似乎还没有更多公平的途径。有些地方虽有类似政策的出台,也多是形式大于内容,缺乏现实可操作性。
【新闻点评】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在他的人口流动模式中指出,“即使城乡实际收入差异很大,一个农业劳动者也不会简单地做出迁移到城市的决定,他还必须考虑其他因素。”不难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在给农民工“入户”的同时,更要为农民承担城市生活的高昂成本,否则,农民“入户”只能加大农民的生存负担,而不能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
“积分入户”表面上看,虽然很美好,但真正的惠民政策需要的不是华丽的外表,而是切实的惠民举措。正如有学者指出,通过“积分入户”来维护农民工合法的权益和保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从城市的就业结构和生活环境上,给他们以更多便利,使他们愿留下、有工作、有奔头、留得住。
“入户”政策虽然看起来很美,但这样的“入户”有人更形象地比喻为一场“龟兔赛跑”的游戏。当然,“兔子打盹,乌龟获胜”的故事只是发生在通话寓言中。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非要特长不同的乌龟和兔子赛跑,硬碰硬地比学历,比荣誉,结果可想而知。从这一点来看,积分入户如同一道“变相门槛”,无形中造成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选择性分流,学历棒、获奖多、高精端的人才被允许进入,而农民工则被挡在门槛之外。
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对我们生活在现实的人了说,这个目标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毕竟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是限制人口自由流动的最大障碍!因此,一些地方政府要是真正为弱势群体着想,使“入户”真正受惠于民,就要逐步把阻碍城乡城乡自由流动的“二元机构”彻底写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