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高盛公司出笼《关于美国未来能源石油分析报告》认为:超高油价时期已来临,但投资石油行业仍具吸引力。它将早前预测并公布的WTI超高油价范围从 50~80美元/桶调升至50~105美元/桶。同时强调,中美两国经济在历时一年的每桶40~50美元WTI油价中仍表现强劲,使高盛公司感到吃惊。 2005年8月,我们发表如下观点:“在2008年~2010年之间,有一轮打击世界油价的过程,最终油价将落脚于每桶35美元左右”。提出:若低油价时代来临——中国经济能否安然无恙?
新世纪以来,美国长期与短期的石油战略企图选择在高盛公司——利用高盛公司全面私有化中国石油工业的成果,短期快速炒高世界石油价格、面向未来则快速打压世界石油价格。以达一石二鸟之目的:其一、短期打击中国经济并引诱中国盲目进行海外石油资本扩张;而后快速打压世界石油价格——以套牢中国经济。其二、引诱资源大国俄罗斯进行石油领域的巨额基础设施投入;在低油价时代里,实现长期打击俄罗斯经济之目的。我们认为:美若利用低油价武器实现对中俄两国的同步打击,则方案的效果最佳——启动时间不能迟于2008年。
截至2006年底,仅中油集团海外油气投资业务已遍及全球26个国家,运营69个项目,初步形成了非洲、中亚、南美、中东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2004 年10月,中国与伊朗签约,中国石化将拥有亚达瓦兰油田51%开发权,石油储量超过30亿桶,有日产30万至40万桶的潜能。未来25年,中国将购买伊朗 1000万吨/年的液化天然气。中国的石油海外资本性扩张一般采用高额控股——极端案例:2005年,加拿大地方法院批准中油集团100%收购哈萨克斯坦 PK石油公司。
若高油价时代来临之前,中国就完成大规模海外资本的扩张,则经济无忧。但高盛《关于美国未来能源石油分析报告》结尾令人警觉:高油价将带给石油投资者丰厚回报,“唯一风险因素的可能性是中国和其他亚洲新兴国家的经济因周期性原因出现增速急剧下降。尽管中国近期经济数据要点看起来似乎很好,但高盛还是很有礼貌的表示,对中国经济的健康程度较其他更加发达地区更难以判断”。2004年,《纽约时报》评论:西方公司建立了世界能源供求体系,中国签署昂贵的合约,高昂代价取得资源,投标价格被抬高。中国经济压倒性投资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不平衡的。用巅峰价来买资源,一旦某方面失败,将会看到真正的价格剧跌。此表述暗含美国对中国已经采取的行动。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由是,美国政府感激高盛;国际垄断资本集团感激高盛;中国利益集团感激高盛。三种力量合流,高盛获得短期炒高世界油价的权力——如果,高盛整顿中国石油是阴谋,那么,高盛炒高世界油价则是阳谋;2005年,巴克莱银行、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公司成为最主要石油投机商;西方媒体披露:“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两年前就大量买进石油期货” ——高盛报告中说:原油市场可能进入超级上涨期的初级阶段,油价可能高至每桶105美元,时间在2007年以后——高盛不掩饰自己的定位。高盛公司市价 56美元/桶时看多到105美元/桶,说明它在50美元下方建仓。高盛指出:“回顾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时发现,美国当时汽油开支占经济和消费开支的比重较今日高出很多,由此可解释我们已面临的高价石油和汽油,而至今未出现以前那样对经济的冲击程度”。
美国高盛的石油战略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