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9日,《人民日报》一篇《九江赶超记》的报道,十分引人注目。报道对九江“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的发展思路,赞赏有加。报道指出,九江强工兴市这一生动实践,已被今天的崛起证明为“正确”而“有效”。2008年腊梅盛开的时候,九江人民满怀期待与喜悦之情踏入新年门槛,人们关注着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新九江如何脱胎换骨,挺起九江发展脊梁。两年后,我们求实奋发,卧听风云,已铸工业经济丰碑于宁汉之间。
一条峰回路转的发展曲线图,构筑赶超平台,验证决策催人奋进……
2009年1月10日,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钟利贵面对1000多名与会代表,郑重宣布了今后一个时期九江的工作重点:“壮大实力必须强工,改变面貌必须兴城;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加快九江发展的‘两翼’,必须互动共进,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新型城镇化,以适度超前的城镇化带动工业化。”铿锵有力的声音,通过报纸、电波、荧屏,迅速传遍九江的城市街巷、乡村田野,清澈江水润民心,庐山无语铸丰碑,一个美丽梦想终于从孕育到成熟,一本留芳巨著终于从腹稿到开篇。
坚持做大做强工业,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九江经济工作的中心、方向和部署,关联紧密,有着必须切实把握的丰富内涵。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文明,15世纪首先出现在欧洲,其后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便以排山倒海之势,创造出惊人的生产力(马克思说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并迅速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工业化,由此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衡量物,现代文明与财富的代名词,引导近代以来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走上了一条从农业小生产到工业大生产、从工业化到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不论是世界还是中国的历史都说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工业化的发展,物质财富就不可能极大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就难以提高,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就难以完成。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世界如此,中国如此,九江也不例外。加快工业化,是九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九江实现奋起赶超不可逾越的阶段。
思路决定出路,实行加快工业化的核心战略,是实现赶超发展的正确途径。统计分析显示,工业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来产出增长2.7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大大高于其他产业。国外知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保罗·克鲁格曼等研究指出,工业能构建起很高的社会化协作体系,强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缉慈,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等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工业体现了一种在竞争中融合的思维——不仅是单体企业的“做精做强”与互相竞争,更是众多企业互相依存、互为唇齿的“抱团打天下”,最终咬合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九江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不大、新型城镇化水平不高仍然是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工业兴,则九江兴,工业强,则九江强,必须坚持“产业第一”、“企业第一”,进一步突出工业在九江科学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
路径决定成效,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思路,凝聚了全市干部群众的政治智慧和共同心愿,是实现奋起赶超的不二选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坚持以加快工业化为核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九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才能快速地完成工业化的任务,真正实现九江的崛起。一系列的专题会议,一系列的招商举措,一系列的深入分析,以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向浔阳大地表明了一种态度:九江真情关注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强化了一种责任:为强工兴城排忧解难义不容辞;坚定了一个理念:做大做强工业就是九江发展攻关的最大课题;传达了一种信心:政府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重心向工业倾斜,力量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聚。”九江开始从做强骨干企业、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经济环境入手,做大做强工业经济“顶梁柱”,挺起经济发展的“铁脊梁”。
一场波澜壮阔的奋起赶超,高效快速,令人信服惊喜频现……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脊梁就不会站立行走。脊梁看似平常,但它却是支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支点,假如九江的经济发展失去了脊梁,将只能落后于别人。虽然时隔一年多,我们依然清晰地记得,市委书记钟利贵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大声疾呼:“面对位居第四的尴尬境地,面对位次后移的严峻形势,面对竞争激烈的巨大压力,我们已经没有得过且过的资本,没有慢慢折腾的余地,没有再往后退的空间。”挺起工业的铁脊梁!一声平地崛起的呐喊,一种后发赶超的力量,在九江久久回荡。
工业要腾飞,投资是动力。在金融危机黑云压城的2009年,九江交出了一份化危为机的答卷,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由2008年的全省倒数第一跃居2009年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3大指标全部实现进位,总量重归全省第二。九江用赶超进位的姿态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造船业正在重展造船基地的雄姿,有机硅产业有望担当“霸主”,玻纤产业方兴未艾,光伏产业好戏连台,风力与核能发电照亮九江,钢铁冶金业“铁花”四溅,节能灯产业把九江推向绿色浪潮。市委书记钟利贵的“项目压倒一切”操作理念,使全市上下真正做到了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为着项目干,一切服从和服务于项目建设,形成了全力以赴攻项目、精细操作攻项目、强化机制攻项目、形成合力攻项目的良好氛围。
工业要崛起,园区是平台。工业园区就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为发展经济、改善城市布局,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园区建设方式。园区通过完整而周全的规划来建设适于工业实体进驻的区位环境,其目的在于吸引新工业的投资。“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号角吹响。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市把沿江六大工业板块和13个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大力推动工业园区发展提速、扩量、增效。2009年,九江市13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达23.21亿元,开发面积55.44平方公里,同比分别增长94.7%和44%。这在九江市工业园区的建设历史上前所未有。今年,1∽9月全市财政收入增幅列全省第二。预计今年财政收入总量达到100亿元以上,增幅达50%左右,园区投入总量和增幅、开发面积总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工业园区要制胜,最核心的是推进产业集群。早在1990年,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后,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培育和扶持产业集群发展作为一种区域发展战略付诸实施,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产业集群就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触摸世界经济,从美、德、法、意等欧美发达国家到拉美的秘鲁、巴西、墨西哥等国;从非洲的南非、肯尼亚、津巴布韦和坦桑尼亚到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集群在世界版图上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这些“经济马赛克”就是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生动反映。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产业布局做大产业集群:九江开发区着力打造汽车、光伏、玻纤、电子四大产业;湖口县依托沿江优势,大力发展钢铁、化工两大产业链;永修县以星火有机硅厂为龙头,围绕有机硅深度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有机硅循环产业园,产业关联度达70%以上;武宁县发挥当地水、电资源优势,独辟蹊径,落户节能灯企业100多家,年生产能力达3亿只以上,占据全国市场份额近1/10。省委、省政府把沿江开发上升到了全省的战略,出台《关于促进九江沿江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初步形成了城西、城东、湖口金砂湾等沿江六大工业板块。
一座正在崛起的工业新城,千帆竞发,万众一心共圆千年梦……
当前,为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做强‘百亿’骨干企业、培育十大产业集群”的重大战略决策,着力打造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纺织服装、汽车、船舶、电子信息、新能源、非金属新材料、节能电器、绿色食品十大产业集群,及时地在更高层面上大力推进工业化。九江崛起的时间表已经悬挂在2011年的门楣上,滴滴答答的声响,是我们渴望发展的心跳。不再有焦灼的等待,只有激情的向往;不再有迷茫的冲动,只有踏实的前行。虽然在崛起的征途上充满艰辛,但我们已从2010年的奋发有为,看到了正在升腾的崛起之光。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成效,不难发现,工业丰碑、辛勤铸就,浓墨重彩、载入志书。雄关漫道、从头越起。百年九江、任重道远、继往开来、历史使命。历史见证,2009年九江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发展两项工作双双荣获市政府考评体系先进市称号,一举夺得全省两个第一名的桂冠,九江470万人民凝聚的力量,挺立起一个崛起的脊梁,铸就了奋起赶超的辉煌。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我市经济发展成效,不难发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已不仅仅是一个理念、一种目标、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有目共睹的成果。我市的位次正大跨度地向前;我们的高度正一步一个台阶攀升。今年以来,九江经济承接了上年的高位运行,全市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幅4.6和1.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投完成353.5亿元,增长37.7%,呈现“逐月逐高”的态势,继续站稳全省前三。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乘数效应”——投资的增加将会引起更大的乃至数倍的GDP的增加。假如你想对“乘数效应”进行印证,日益兴盛的九江能够提供最为充分的论据。两年来,九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跨越发展,九江工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得到极大增强。不仅如此,九江工业兴盛还带动了物流、仓储、造船、石化等数十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无比的产业集群,直接促成了我市经济重心的崛起。围绕九江的每一次重大投资,都会引发强大的“乘数效应”,推动市委、市政府“强工兴城”的构想加速变成现实。见证九江前进的脚步,不仅反映着成就的辉煌,雄辨地证明了市委市政府强工兴城市战略的正确有效,也进一步增加了我们实现赶超目标的信心,更折射着跨越的豪情!可以相信,已经从更深层次确立了做大产业集聚、做大做强工业的思想和观念的九江人民,必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全面推进争得应有地位的宏伟事业。一个多世纪来的工业化梦想必将在高度动员起来的九江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