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风云(二)
王先金 编著
第九章 戴安澜阻击日寇 刘放吾救援英军
史迪威决策错误 戴安澜将军牺牲 (2)
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蒋介石
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
史迪威来到重庆的当天,有关部门即向蒋介石作了汇报,但他并不急于会见美国盟帮给他派来的参谋长。
短暂的等待,会提醒史迪威:中国战区的最高权力究竟属于谁。
常年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蒋介石,深知洋人的心理,他的架子一开始就得端起来,不然以后会不好办。
年初,同盟国宣布蒋介石为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担任中国、泰国、越南地区联合部队的指挥任务,蒋介石颇为自得。他要扮演大国领袖的角色,如今得到了国际的承认。
但他不久又产生了疑虑。虽说与英、美等国结盟可以壮大声威,但那实惠之处却尚未见到。每天,前方的部队都在大量消耗着弹药储备,他期望美国的租借物资,尽快通过滇缅路运来中国。
恼火的是,守卫缅甸的英国军队,近水楼台先得月,一直在侵吞运抵仰光的美国援华物资。150辆卡车和一批弹药已被英军占用,缅英当局还暗示要没收更多的东西。那帮混蛋打仗不行,偷东西倒挺在行。
蒋介石对英国人既反感又厌恶,他忘不了英国曾关闭过滇缅公路的旧帐。他不相信英军能守住缅甸,他只想早点把租借物资弄回来。
他为此而急于聘请美国顾问,最好是担任他的参谋长,他就不必经常往华盛顿拍急电,不必再跟伦敦脸红脖子粗地挣执了。
蒋介石理想中的参谋长,应是一个十分顺从的人,不会对他的要求或命令提出批评的人。他指望美国把德鲁姆将军那类人派来,没想到换成了史迪威。
史迪威?他回想起来了,两年多前接见过的那位美国武官,告别性质的。印象呢,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总之比较模糊。
几天前,蒋介石飞到缅甸腊戍督战,已见过史迪威一面。但是非正式会见,要紧的话还未来得及谈。
蒋介石决定明日会见史迪威。他的架子已经摆够了,他也急于会见盟军代表。
会见在黄山官邸会议厅。有几位高级别的中国将领,已正襟危坐在那里,连咳嗽也尽量憋着。
为了会见盟军代表,蒋介石着意装束了一番。他脱去了时常穿的玄色长袍马褂,换上了特级上将的笔挺戎装,还系上了武装带。
梳妆台那边,宋美龄也正对镜整容,上下打量着合身的墨绿色软缎旗袍。她的领口别着一枚中国航空委员会的天兰色的徽章,那是她过去担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获得的纪念品。
时间到了九点正。
“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到!”
“美国陆军航空队第二十三大队大队长陈纳德将军到!”
随着侍卫官的大声通报,蒋介石喜上眉梢,亲到云岫楼前迎接客人。这时,史迪威已先于陈纳德两步,登完了云岫楼前的石梯。他刚步入门厅,手已被蒋介石紧紧握住。
“将军阁下不远万里来华,有失远迎。”蒋介石说,“我等候着你的大驾光临已经很久了。”
“能够重返中国,参加贵国的神圣抗战,我感到十分荣幸。”史迪威答道。
等蒋介石转过身去跟陈纳德握手时,宋美龄也跟史迪威握了一下手说:“你们的到来将成为陪都的特大新闻,这下城里的报童可要被团团围住了。”
首先被围住的是史迪威和陈纳德。闻讯赶来的外国武官和中外记者,云集云岫楼。他们又是提问,又是拍照,闹腾了半天,方才被侍卫官们劝退。
双方分宾主坐定,蒋介石首先说话。
“美国盟军可以在重庆设立总部,后勤供应由最高统帅部直接负责。”蒋介石说,“陈纳德航空队可以使用我国西南境内的主要机场,它们的跑道都在加宽加长。”
陈纳德的汉语水平赶不上史迪威,宋美龄在一旁为他作了准确的翻译。她早年毕业于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英语讲得十分流利。
“我们要建立一种联席会议那样的日常机构,便于随时同盟军保持联系,协同作战。”蒋介石接着说。
“非常感谢委员长先生的安排。”史迪威斟酌着词句说,“我认为我们之间的合作将是愉快的。我还要说,我将保证使美国援华物资按时运送到中国战区,使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
蒋介石松了一口气,他要听的就是这个。
蒋介石端详着史迪威,一双灰眼睛,平直的头发。或许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参谋长,眼前需要这种人。
“我打算尽快飞往缅甸。”史迪威说。
“你不需要在重庆多休息两天?”
“乘飞机本身就是一种休息。”史迪威笑着说,“至于谈到需要,我倒有一个请求。”
“请讲,不必客气。”蒋介石往前挪了挪身子,表示他很关注。
“希望总司令让我全权指挥您在缅甸的部队。”史迪威说,“那样,我就能按照自己的方案作战。”
蒋介石怔了一怔,有些意外。他事前已想到过可以在好几个方面满足盟军要求,惟独没想到军事指挥权问题。
在过去许多年里,还从未有人要求指挥过蒋介石的军队,更不用说指挥他的嫡系部队了。可是史迪威一来,开口就要指挥权。
蒋介石沉吟着,用手指轻轻敲打着靠背椅的扶手。
见对方一直没有反应,史迪威挺纳闷。“说实话,我还从未指挥过亚洲部队哩。”史迪威谦逊地说着,“但我知道,这是一支非常勇敢的军队,我的顾问团一定能跟中国部队搞好配合。”
陈纳德笑了:“这样一来,日本鬼子在缅甸的日子就不会好过了。”
盟军代表的乐观,感染了蒋介石,他一下子好受多了,心里也有了主张。他不愿初次会谈就让史迪威扫兴,不妨先答应下来,作为友好的表示。
“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可由将军阁下全权指挥。”蒋介石向史迪威许诺说,“我即刻就要通知远征军将领,服从你的领导。”
史迪威赴缅指挥战斗
1942年3月,日军进攻仰光,3月8日,史迪威在重庆得知蒋介石发布命令派他去缅甸指挥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于是他让自己的助手杜恩中校率9名官兵先往缅甸,筹建作战指挥部。
3月11日,史迪威到达缅甸的时候,缅甸的首都已被炸得到处是断垣残壁。城里一片混乱。
失败主义和惊慌失措的情绪笼罩着英国军队,中国援军远在二百英里之外,原因是缅英当局迟迟不让中国军队入境,害怕他们消耗给养。
英军城防司令部忙着焚烧文件,疏散物资,撤离伤员。
“城防司令在这里办公吗?”史迪威从吉普车上跳下来,询问着站岗的英国卫兵。
“不知道。”英国卫兵回答道,“汉纳上校在里边值班,有事可以找他。”
史迪威走进城防司令部,里面一片昏暗,边灯也没开。
“你是什么鸟人?”一个声音从黑暗中传来。
史迪威的瞳孔适应了黑暗,才看到屋里有个粗野强悍、满口北爱尔兰土语的家伙,反坐在一张靠背椅上,手里端着一杯威士忌,用傲慢的目光打量着他。
这位喝得太多的英军上校又吼了起来:“你这家伙到底是什么人?”
“放肆!”史迪威的副官严厉喝道,“站在你面前的是史迪威将军,现任美军中印缅战区司令。你应该向将军行礼,否则我马上以渎职的罪名逮捕你!”
那醉鬼站了起来,用手举起酒杯,向史迪威扬了扬:“向您致敬,将军阁下,我听说过您的大名。你们来了多少人?我可以向城防司令官报告,他这会儿上前线阵地视察去了。”
“我的部队还在北面,今天只是先来跟城防司令沟通一下情况。”史迪威摘下手套,找了一张不太干净的椅子坐了下来,恶心得厉害。
“那你们干吗还来这里送死?赶紧逃命去吧。”那位英军上校一仰脖子,把酒大口地灌下去,“仰光守不住了。”
史迪威深感震惊。他匆匆赶到仰光,就是要跟英军协商守城事宜。英军斗志涣散,超出了他的想象。
“没有援军,没有弹药,没有给养,什么也没有……”英军上校喃喃自语,又替自己倒满了一杯威士忌。
史迪威从那家伙手里夺过酒杯,对准他的脸泼去。
英军上校用手帕抹去脸上和身上的酒,还一本正经地说:“我要把这身衣服送到城里最好的洗衣店里去洗,不过钱得由您付,将军。”
从那醉汉断断续续的话语里,得知日军已从三面围住了仰光,并开始连续轰炸仰光通往外界的交通线……
“您快走吧,将军阁下。”英军上校嘟嚷着说,“我会向城防司令官转达您的问候。”
史迪威沉着脸,离开了英军城防司令部。吉普车队向北,循原路开回去。
刚出城,他们便遇上了撤退的难民,遮断了公路和山路。接着,史迪威从人群中发现了溃逃的英国士兵。起初只有几个,一瘸一拐地夹在难民当中,可是再往前就越来越多,成百上千。这支平时养尊处优的皇家军队,被凶悍的日军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落荒而逃。沿途丢下武器和辎重,他们已经不是士兵了,也成了难民。
英军在崩溃,战线已被日军突破。仰光的陷落只是迟早而已了。
史迪威到达腊戍,同中国将领们讨论了缅甸形势与作战问题,会后中国驻缅甸参谋团长林蔚告诉他,中方为他组建了一支警卫队,并选派商鼎少校担任队长,刘中校任联络参谋。史迪威表示感谢,但要求派王楚英上尉担任联络参谋部警卫队长。林蔚从命,立刻召见王楚英来见将军,接受指令。
3月11日晚,王楚英领着警卫队全体官兵护送史迪威与林蔚、商震从腊戍出发,连夜赶往眉苗,于午夜到达指挥部,史迪威的副官杜恩等人在门口迎接。下车后,史迪威命令王楚英布置警卫、安顿部队、架设电话、设立电台,限天亮前同重庆、昆明、腊戍、新德里以及各部队完成通信联络,然后又命杜恩领他到指挥部内外四周巡视。
午夜过后不久,王楚英办妥了史迪威交给他的各项任务,肩扛一捆军用地图,急步走向将军的办公室。从半开的门缝中,他看见史迪威将军脸色铁青,正在大声训斥站在他面前的杜恩中校:“你把房子搞得这么漂亮,又雇了许多仆役,是想开旅馆,还是想办休养院呢?你怎么全忘了,我们从美国来中国是为了打败日本人,我来缅甸是要指挥军队打赢这一仗,派你们先来这里是要筹建作战司令部。现在这里既没有地图,又没有电台和电话,使我成了聋子和瞎子,这样怎能指挥打仗呢?我看你倒像个旅馆经理,却不像司令部的参谋!”史迪威越说火气越大,杜恩耷拉着脑袋,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听训。王楚英见此情景,便果断地推门进去,先把肩上扛的地图包裹放在地上,然后快步走到史迪威面前,报告说:“将军,我遵照您的指示,已将警卫配置妥当,部队安置完毕,电台已开始工作,重庆、昆明、腊戍已联通,新德里正在呼叫中;同各部队部位的有线电话也已接通,在指挥部里安装了三部电话,现在就可使用。”说罢,他叫电话兵将一部手摇电话机安装在将军的办公桌上,并接通美军司令部参谋长,请史迪威通话。这时将军的怒气渐渐消退,打电话时还发出了笑声。
与此同时,王楚英取出各种地图,有的放在办公桌上,有的挂在墙上……将军打完电话,一看地图就乐了,转身对杜恩说:“你看,司令部的参谋应该办的就是这些事。”又让杜恩立即把美军官兵都召集起来,将这间客厅改为作战室,连夜做一个沙盘,就按这地图的样子,插上兵旗。杜恩无法完成此任务,还是王楚英带领一批中国士兵,连夜完成了此项任务。第二天凌晨,史迪威和美国官兵见后都形喜于色,赞不绝口。
接下去几天,史迪威忙着召集盟军首长开会,共同商定了“东瓜攻势计划”,其主要内容是:中国远征军200师固守东瓜,引诱日军55师孤军深入,予以沉重打击;另外集中四个师兵力从两翼包抄,全歼日军第33师团,然后击破敌头续兵团,趁势收复仰光。史迪威这个计划与王楚英几天前提出的建议基本相同,王楚英内心感到非常高兴。
令人遗憾的是,史迪威亲自部署的“东瓜攻势”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军队一开始就采取消极态度,未能实现他们对史迪威和中国远征军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