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农民建房可以为扩内需,但不应该为稳产能


    今天正式向社会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一大新奇之处在于首次表态将鼓励农民建房,这可能是破天荒的头一次,一方面显示了中央扩内需得决心,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中央决心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以此来抑制房产投机,为民众创造一个安定心稳的环境,但是我认为也许推行这种措施还有别的意味

   我所指的就是产能,现在钢铁,水泥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依然是举足轻重,而且在经济增长压力依然很大的情况下,不得不保住既有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往往发掘是需要代价的,而且还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有时也非常两难,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在于调低经济增长率。既然经济增长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而现在经济增长并没有惠及全民,再任由这种发展方式继续发下去,不造成更大的差距吗?而唯一可以作为合理解释仍然高速增长的原因在于我们面临着内外环境,而高速的经济增长有利于提升我们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话语权。但具体就国内的经济发展来看,支持农民建房为的是扩内需,这是合适的,因为各取所需,而且农民都有建房置业的习惯,这是几千年前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也很实在,反正农民迟早要建房的,早建房,早享受,政府支持正好帮助其更快的圆梦,但是要注意补贴的方式,和补贴产品的质量;而就产能来说,未来一段时间大量投资注定是不可持续了,还需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形成新的投资需求,中间就形成投资的真空期,但是之前形成的大量产能,不能闲置,因为闲置也意味着浪费,同时也不容易削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想到了支持建房,以期和城镇化遥相呼应,以此来稳定钢铁,水泥的需求,进而稳定既有的产能,以度过这一暂时的危机,但是稳产能意味着就要进一步增加产能,每一次政府刺激后都会有这种政策后果,这样将使我们在治理产能上更被动,因为需要处理的产能太多,而治理也存在着更大的阻力,所以我认为如果是为了扩内需而支持农民建房还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如果更多的稳产能那就没有必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钢铁,水泥是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催化剂,将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