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习日本才成功


      

王锦思

 韩国反日爱国主义时常走向极端偏差,比如以爱国名义冠以各种行为,拆除日本“总督府”,抗议日本剁手指,提倡“身土不二”,自以为世界第一。实际上韩国的成功离不开日本,也大量进口日本产品,导致逆差持续至今。韩国利用日本,学习日本,超过日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有人因此夸韩国是“第二个日本”。

1967年,现代公司61位不懂日文的韩国技术人员到日本学习,几个月时间就把日文资料背得滚瓜烂熟。回国前,连点菜付帐这几句简单的日语也说不出来,韩国终于成为汽车强国。

即使现在,韩国人总是关注日本如何应对各种问题。三星公司两万多员工前往日本学习丰田汽车,甚至在宾馆大厅里研究磋商,中国人却好高谈阔论。

中国人常说韩国没有日货,街上没有一辆日本车,甚至传言日本高官说“就算我们不去参拜靖国神社,韩国人都不会买我们的产品,但不管我们怎么参拜靖国神社,中国人都会买我们的产品”。许多人信誓旦旦抵制日货的动力都来自这段话,所谓的日本高官是否存在少人关心。

韩国的日货比日本的韩国货多,对日本贸易逆差每年突破250亿美元。索尼PS游戏机在韩国销售数百万台,佳能和尼康单反相机在韩国市场占有率为90%,本田和丰田成为韩国最畅销的进口汽车品牌。我去日本和韩国考察看到,不是韩国没有日本车,而是日本没有韩国车,三八线上的韩国军营也使用日本液晶电视。在北京的韩国记者都使用日本摄像机和照相机。

进口品牌啤酒的销量最近在韩国出现迅速增长的趋势。日本的朝日啤酒从2005年开始每年增长50%以上,去年售出75.4万箱(一箱24瓶或24罐)。在首尔江南经营酒吧的金某不久前同客人发生了一场纠纷。客人高声喊道:“花那么多钱点了朝日啤酒,原来是中国制造的。快退钱。”可见韩国人根深蒂固对日本的亲近感十分强烈。啤酒爱好者用“Chasahi”来讽刺这种情况。意思是中国(China)的朝日(Asahi)啤酒。

《韩中日三国贸易 韩国为日本做嫁衣》是朝鲜日报记者金荣镇 所写,上面说,韩国曾于2005年在同中国的贸易中实现233亿美元顺差,同日本的贸易中则出现244亿美元逆差,贸易收支基本持平。但从第二年开始对日本的逆差增加,而对华顺差减少,因此在同中国和日本的贸易中,逆差幅度不断增加。这是因为韩国的零部件产业落后,未能缩小与日本的技术差距,从而使从日本的进口增加,反观,中国则凭借技术开发和廉价产品优势,不断扩大对韩出口。在中国实现的顺差,远不及对日逆差的状况。

笔者王锦思在《日本行,中国更行》中认为,或许这样理解韩国对日逆差现象,正是因为学习日本发现了日货的可贵之处,因此才大量进口一直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