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投资者再一次“被保护”


     

中小投资者再一次“被保护”

 

张立栋

 

  若干年前,听一位哲人阐释“自由”。这哥们说,自由和选择集有关,选择集越多,你的自由就越多。换句话说,能够选择“干什么”或者选择“不干什么”的时候,你就比只能选择“不干什么”要自由一些。晒太阳的懒汉很自由,但自由不过一位分分钟都在忙碌的公司高管。

  8号那天,徘徊到金交所网站上——这不是股指期货快要出了吗,当我打开并细细阅读了正式颁布的《投资者适当性规定》和《操作指引》后,前述那哲人哥们有关自由的的阐述就愈发显得振聋发聩。

  适当性规定最终还是明确,“考虑期货交易的基本风险控制要求,维持申请开户时保证金账户可用资金余额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此外,硬性条件“10个交易日、20笔以上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成交记录”也再一次被确定。而且明确规定了仿真交易累计10个交易日的时间要求。

  在阅读并试图填写那张“股指期货自然人投资者适当性综合评估表(期货公司模版)表格的时候,我突然想到,面对这样的表格和限制,恐怕90%以上的中小投资者是根本无缘去玩这个”中国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的品种”了。

  当然,我也理解管理层之所以做出这样适当性制度安排的初衷,其出发点毋庸置疑是为了保护小散户。原因呢,一是本身产品合约的初始价格就很高,目前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合约面值大约为100万元,按12%的最低保证金水平,50万还算正常。——没有一定量的银子玩不起。二是,保证金式的杠杆玩法在中国刚刚开始不久,不熟悉这个游戏规则的话一两把就会被爆仓出局,这和普通投资者熟悉的股票套牢被迫“做长线”完全不一样。

  但是,这些隔离措施是真的保护了没经验的和没钱的人吗?表面上看的确如此,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他们今后还在同一个市场里玩游戏,那么这样的所谓“保护”其实质上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因为相对手握新工具的大玩家们,中小投资者和在同一个市场里玩同样的涨跌游戏的时候,手头的工具愈发少得可怜。

  大玩家们不但在期货市场上有股指期货的工具,在现货市场上则有融资融券的便利。同样不低的融资融券门槛又一次把普通小散户隔离开来。资金实力雄厚而又具备丰富经验者,可以利用手中现货和期货头寸进行得心应手的操作:比如他们可以融券抛出,同时做空股指,两下得利。也可以融资买入同时做多期货,玩法百变,而够不到门槛的中小散户们就更逃不开高位套牢而在低位看到机会却无力买入的尴尬宿命。

   除了用脚投票就此走开,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其实,真正的保护就是请小散远离市场。因为“被保护”了的中小投资者似乎从来也没有感觉到受保护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