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以前,我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一个哈姆莱特式的烦恼:春节回家,还是不回家?这是一个问题。
巧合的是,昨天,上海师大的黎加厚老师发来的电子邮件中,在问过我春节回不回家之后,接着就是一句感慨:“有乡可回真好,浓厚的亲情等着您。”
承我不知道,黎加厚究竟是因为自己离乡太久已经没有老家可回,还是因为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回老家一趟,而发出这样的感慨。但是,他的这一句话,仿佛一颗沉甸甸的砝码,一下子就让我摆脱了抉择的苦恼,毅然决定:无论如何,今年春节都要回家住几天!
的确,留在北京,于我有诸多的好处:这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家,自由在在,毫无拘束,饮食起居因为习惯而无比舒服。北京虽然室外气温比我老家低很多,但是室内有暖气,温煦如春,不必经受江南老家冻手冻脚、入被窝如进冰窟窿之类的苦楚。更重要的是,我可以一如既往地每天读书写作。逛书店、去图书馆,都十分方便。最重要的是,目前我欠有不少文债,有早就跟出版社签过合同、已经过了截稿日期的书稿,有报刊杂志编辑朋友的约稿,最为迫切的是一篇学术论文,写了两年还没能定稿,已经到了无论如何不能再往后拖的时候了。
但是,这些困难,都是完全可以克服的。读书写作,原本是一桩永远也做不完、可多可少、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家乡,我们可以于春节期间回去小住几天的老家,却不是永远会在那里等着我们的。在他乡生活,仿佛植物一般,我们的根须都扎在了他乡的土地上,回老家的难度,在日益增加。随着岁月的流逝,亲人、亲戚会不断老去,对老家的系念、回老家的理由,都在日益变淡,变弱。几年前,我已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因为二姨一家移居绵阳,他们原先居住的风景优美的小山村,我就再也没有理由像儿时那样,到那里住上一两天,品尝山村鲜美的土产,呼吸山村清新的空气,感受山村淳朴的民风,我们一大帮姨表兄弟姐妹每年一次浩浩荡荡、快乐无比的拜年之旅,就彻底终结了。三年前外祖母的去世,更让我深切地领悟到,亲人的离去,会使我们心中的“家乡”两个字,颜色不再鲜艳,重量大大减轻。不难想象,等到父母都不在的时候,家乡就会变成一个空洞苍白的名字,山水失色,草木无光。
家乡,是注定会离我们而去的。
与其像李白那样需要借助兰陵美酒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居的游子,像宋人王禹偁那样在他乡看见景物跟自己家乡相似的时候惆怅不已,像李后主那样只有在睡梦中才不记得自己是被羁押的亡国之君……还不如趁着亲人健在的时候,赶快买一张票,登上飞机,坐上火车,奔向家乡,好好珍惜这日益减少的人间温情。
春节,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回老家住上几天。
回老家过年是幸福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