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大气·淘气
——浅谈成功领导者的“气量”
俗话就:“佛争一住香,人争一口气。”“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口气。”做人没有“气”不行,做成功的领导者没有“气”则更不行。正因具备了骨气、正气、侠气、豪气等等这些浩然正气,才使得“人”能区别于行尸走肉,鼎立于天地之间。某媒体曾调查了数千家企业及政府行政部门,请受访者回答以下的开放式问题:“你追求或景仰具备什么特质的上司?”结果表明,受访者提出了超过225个不同的优点及特质,其中除诚实、有远见、会鼓励他人、有能力、能胜任等之外,排在前面的是“公平公正、心胸开阔、有气量和有智慧。”那么我们仔细品味口味,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气量”呢?笔者认为必须具备以下三种“气量”:即要有正直浩然的“正气”、度量如海的“大气”和幽默机智的“淘气”。
一、要有正直浩然的“正气”
人应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地活,不能弯腰曲背挤眉弄眼地瞎凑合。没点儿正气,自然邪气勃发,弄不好还会走火入魔。孟夫子早有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实说白了,有点正气,还不是让人活着要有点精神。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多才多艺著称于世,同时又是追求自由、热爱祖国、反对压迫、忠诚正直的民族。炎黄子孙重气节、脊梁直、骨头硬,古往今来,浩然正气之士灿若群星,他们为人光明磊落,为国家、为民族气壮山河;他们的言行与日月同辉,光照千秋万代,教育、激励着无数后人。我们的先贤用浩然正气谱写了一曲曲激荡人心的正气歌。两汉青年将军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爱国忘家精神,戎马一生,战果赫赫,终年仅24岁:东汉班超,投笔从成,出使西域,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果敢气慨,沉重打击了匈奴的势力,恢复了西域同内地的密切联系。宋代岳飞,精忠报国,面对国土的沦陷,决心“从头收拾旧河山”,屡战疆场,大败金兵,最后竟屈死在风波亭上。辛弃疾以“男儿到死心如铁”的不屈意志,为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失地奔走,战斗了一生。戚继光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坦荡胸怀和非凡抱负,率军痛剿肆虐于东南沿海的倭寇,保卫了祖国的海疆边防。清代戊戌变法的著名人物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正气之歌去唤取后来者的觉醒。
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在强寇犯境之时,闻鼙鼓而拔剑,望烽烟而请缨,奋力杀敌,浴血疆场;在身陷囹圄之时,面对威胁利诱毫不动摇,身受折磨困苦绝不屈服,傲骨铮铮,忠魂凛凛,始终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朝纲不振,民陷水火之时,不怕丢官去职,不畏斧钺加身,冒死直谏,为民请命;在为之奋斗的事业受挫折之时,甘洒一腔热血唤起千万民众,以完成未竟事业;在近代西方强盗逞凶之时,前仆后继,义无返顾,严惩了侵略者。他们是华夏神州的中流派柱,是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百姓,他们舍生取义,“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正气在人间;他们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的浩然正气,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他们的功绩,永远彪炳史册!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怀念、歌颂这些仁人志士,而对丧失气节的佞臣贼子、民族败类,如宋朝的秦桧、明朝的吴三桂、清朝的慈禧太后等,则无比地憎恶、痛恨,害死岳飞、卖国求荣的秦桧(塑像),不是一直跪在西湖畔的岳飞墓前,遭受着后人们的切齿唾骂吗?如今,也有少部分领导者,不注意自身的形象,缺乏一个领导者应有的正气,甚至由领导岗位走上犯罪的道路。如何反腐倡廉、加强监督一度成为全社会最严峻的话题。也难怪一些贪官、劣官被老百姓形容为“当官不怕喝酒难,万盅千杯只等闲;鸳鸯火锅腾细浪,海鲜烧烤走鱼丸;桑拿按摩周身暖,麻将桌前无更寒;更喜小姐自如雪,三陪过后尽开颜”。“人人都晓做官好,做来做去都发了;只要能把大钱赚,道德良心不要了。世人都晓后门好,这条路子没治了;不管事情有多难,最后全部办成了。世人都晓宴请好,大鱼大肉吃肥了;你请我来我请你,反正公家报销了。世人都晓扯皮好,不费力气不费脑;拉上三年又五载,问题自然不见了。世人都晓官僚好,这顶帽子妙极了;出了问题别害怕,戴上帽子没事了”。这些现象尽管只发生在少数领导者的身上,但影响极坏,毒害极深,且败坏了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单位,领导者的身份都是双重的,一方面是组织者和指挥者,一方面又是实践者和示范者。群众对干部总是听其言观其行。“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一个单位风气正不正,心气顺不顺,正气浓不浓,与这个单位领导干部干不干正事有很大关系。领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负其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办群众所盼,公道正派,廉洁自律,求真务实,为人表率,这个单位肯定会正气浓、心气顺、风气正。反之,这个单位肯定正不压邪,风气可想而知。
二、要有度量如海的“大气”
常听人说:“无毒不丈夫”其实这句古谚的本来面目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度者,气度也。真正的君子,大丈夫,决不是心狠手辣的人,也不是心胸狭小的人,而应是胸襟万里,度量如海的人。历史上有这样二则故事。《南史》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刘凝之的人,有一天在路上行走,碰到了一个人。这人说刘凝之脚上穿的鞋子是他的,刘凝之便把鞋子给了那个人,后来那个人找到了自己的鞋子,便把错认的鞋还给刘凝之,刘不肯再要。另外一个人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这个人是沈麟士。邻居有一天说沈穿的鞋是他的,麟士笑着说:“是你的鞋子吗?”说罢就脱下鞋给了对方。过了几天,邻居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鞋,便来向沈麟士还鞋。麟士问:“不是你的鞋吗?”说罢又笑着把鞋收回了。这两则历史故事虽是生活琐事,但却蕴含着处世做人的理儿。同为别人错认了鞋子,刘凝之、沈麟士都能宽宏大度把鞋子给了别人而据理力争,实属难得,值得借鉴。当别人把错认的鞋子还回来的时候,刘凝之、沈麟士的做法却截然不同,显然刘凝之处置得不如沈麟士好,沈麟士的气度胜于刘凝之。比较之间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的好坏,气度的大小。
古人讲:“和以处众,宽以按下,恕以待人”。这是真正的君子之德。 和也好,宽也好,一句话,做人要宽厚大度,待人要与人为善。宽容对人的人,受益者不仅是对方,同时也是自己。宽可以容人,厚可以载物,宽以待人天地阔。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这样,水太清了鱼不能活,人如果太过于计较别人,一点小事就追根究底,穷追不放,锱铢必较,这样往往小事变大,不可收拾。当领导的不计小人过,以宽容大量对待别人,处理事情就顺手一些。对一人宽容,不计小过,于人于己,于公于私,都是利多而弊少。当然说到宽容并不是要放弃原则。
因此,每一个领导者都应努力培养自己虚怀若谷、度量如海的品德。它会给自己带来智慧,给人际关系带来和谐,给事业带来新的活力;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曾说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其意思是:“江海所以能成为一切小河流的领袖,就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一切小河流的下游。这就是江海容百川的海量。”作为领导者亦应如此,有山谷那样的胸怀,有大海那样的气度,就会“有容乃大”,成为一个思想境界高尚、文化知识广博、善缘之友众多的成功领导人。
三、要有幽默机智的“淘气”
淘气,也是门艺术,不会幽默、难解品位、未通情调、缺乏精神地淘起来,别扭、难受。幽默,就是风趣巧妙地思考和表述问题。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文雅的风度,是一种健康的品质,是人类智慧的内现,是健康生活的补品,是人际交往的佐料,也是团结凝聚力的磁场。因此,为官者应善用幽默,必要时,不妨来点“淘气”。
有这样一首诗写道:“幽默,你是排气阀,消除了紧张的空气。幽默,你是润滑剂,融洽了人际关系。幽默,你是杀了锏,让人摆脱了困境。幽默,你是助推器,释放了感召的能量……”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领导之间都是这样。当意见不一,领导与群众有对立情绪后,就需要一个排气阀,能够使双方的对立情绪从阀门里排走。幽默,这是领导者排解对立情绪的阀门。用好它,就能将人际交往中紧张、激烈的“气体”排除掉,以免造成“压强”升值,并创造亲切、愉快的的气氛,促使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感情交流。还会促使下属改变对领导者的印象,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幽默也是领导者的“秘密武器”,它能出其不意地化解干戈,使领导者脱离窘迫处境而绝处逢生。善用幽默的领导者,一定是善于打翻身仗的领导者,因为在于已不利的状况下脱困而出,需要的是智惠,是魄力,是才华与能力,而幽默,就熔铸于其中,并变成载体,显现领导的魅力。大家一定还记得关于周恩来总理一次巧妙的回答,一次十分得体的幽默故事吧。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总是低着头,而西方人走路总是挺着胸、昂着头?”建国后的困难世人有目共睹,而这位记者是在明显地挑衅。周恩来默然半响,说:“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在走上坡路,所以低着头,而你们美国人却是在走下坡路,所以昂着头。”周恩来巧用人走路遇坡下坡时的自然姿态回答了记者的刁钻提问,利用幽默摆脱厂自己的困境。
当然,幽默不是玩笑,不是拿粗野、低级的东西作为取乐对象。幽默是人类智慧的升华,是一个领导者能力知识、品质的综合反映,也是一种神奇的领导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