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碎片:菩萨皇帝之同泰寺


   晚唐诗人杜牧有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是南朝时期的佛教之盛。而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寺庙无疑就是南朝时期梁的皇家寺庙——同泰寺。

同泰寺乃梁武帝萧衍“穷竭帑藏”而起的佛寺,寺内“宝塔天飞、神龛地涌”,有“大佛阁七层”,有十方金银佛像,萧衍“自大通(梁武帝年号)以后无年不幸”。梁武帝萧衍的数次“舍身入寺”也都是在同泰寺。因为该寺与皇宫有门相通,来往便利,梁武帝萧衍便常驾临同泰寺,并屡屡身披袈裟,高坐莲台,或是亲自宣讲佛理,或是主持盛大的水陆法会,或是剃度僧人。其气势之盛可以说后代无出其右者。

曾经撰写《南齐书》的萧子显,对于梁武帝萧衍的讲经法会曾有过详细记录,其中一次法会的盛况是:“舆驾出大通门,幸同泰寺发讲,设道俗无遮大会。万骑龙趋,千乘雷动;天乐九成,梵音四合;雷震填填,尘雾连天,如百川之赴巨海,类众星之仰日月。自皇太子王侯以下,讲肆所班,供帐所设,三十一万九千六百四十二人。”

在梵唱喃喃,香烟袅袅中,梁武帝萧衍俯视着匍匐在自己脚下呜咽膜拜的芸芸大众,眉宇间满是慈祥。说到精妙处,连他自己也被感动,禁不住潸然泪下。

据记载,在梁武帝萧衍最后一次舍身同泰寺,被群臣用重金“赎回”,恋恋不舍地结束了37天僧侣生活后回宫的当夜,同泰寺就遭到了雷劈,一座塔被烧成了焦炭。当时,梁武帝萧衍是如此向天下人解释这件有些尴尬事的:“道愈高魔也愈强,行善就一定会有障碍。”所以,他下诏重修那座塔,不仅要更加金壁辉煌,而且要比原来高上三层。

  然而,由于侯景作乱,直到梁武帝萧衍去世,这座宝塔都没能修好。据《资治通鉴》记载,这座十二层浮图将成,值侯景乱而止或许,在咽气那一刻,梁武帝萧衍也许还记挂着这座尚未完工的宝塔,并且暗暗发愿:今生福德不足,因此压制不住魔障的考验;未来的生生世世,定要继续修行,加倍努力,直至终有一世修成无上正等正觉,得享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