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其中之一是提倡把“道德”纳入健康范畴,希望健康长寿的人,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不损人利己,能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等是非概念,能按照社会行为规范准则支配自己的思想、行动。
修德益寿,中国古代名家早有论述。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创始人孔子就率先提出“仁者寿”的观点,强调“大德必得其寿。”活到101岁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暇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明代养生学家龚延贤著的《寿世保元》中曰:“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和柳亚子先生》一诗中写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正是修德中乐者长寿的真实写照。冰心生前常说:“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古今中外长寿者的肺腑之言令人深思。
现代医学证明:一个人在极度紧张生活中,不仅易患癌症,而且促使癌症细胞扩散,理由是:紧张状态中,抗癌免疫系统,如血液、胸腺、肝脾及淋巴器官,功能明显降低。因此,减少紧张,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是人类防癌的有效办法之一。不修德的人,心怀鬼胎的人,他们表面上似乎平静,其内心世界极度紧张,怕将来出现一种恶果。这就是中国民间常说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恶报者往往因心病难医而损寿告终。相反,修德者,善报在哪里?延年益寿是最大报偿。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融洽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心理活动,可以使人体分泌一种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调节到最佳状态。与此同时,人的大脑中分泌出一种天然的镇静剂,使人内心获得温暖,缓缓地解除心中的烦恼。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行为,又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免受各种疾病的侵袭。心情畅快、笑口常开,能刺激大脑产生一种叫茶酚胺的激素,能促进人体“天生麻醉剂”——内生吗啡的生成,对关节炎疼痛、神经性疼痛有抑制作用。
加强道德修养,做一个忠诚、仁慈、善良、正直的人,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只有具备这种高尚情操的人,于国、于己、于人都无愧疚,堂堂正正,安然处世,心理宁静,才能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所要求的“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皆完美”的健康、长寿者。成功白领的心更易受伤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工作繁重,再加上加班、应酬、熬夜等,长期没有规律的生活导致很多白领头疼、腰酸、疲乏……不适的感觉非常严重,而越是事业上成功的白领遇到心理问题越大。
修德能益寿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