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赢利模式思考


 

经营网站似乎都认同先聚集人气再探索赢利模式的路子,大家都认定有人的地方就有钱赚,被关注越多的事物价值越高。
06年底喜闻价值中国已经通过广告等方式实现了赢利,深感欣慰。但总感觉这不是价值中国最核心的赢利模式,对于价值中国的赢利模式,或许可以通过问两个问题来使其自然浮现:
1、价值中国的服务对象是谁?
2、价值中国为他们带来什么价值?这些价值都有哪些?主次顺序是什么?价值如何转换?
价值中国的首要服务对象是专栏作者,而不是广告商或者有咨询需求的企业。做这样的界定非常重要,因为的确有很多诱惑让我们眼花瞭乱,分散着我们有限的注意力,价值中国近两年的赢利模式探索,也提示我们需要再一次做这样的界定。
在找准服务对象以后,还需要找准核心的服务内容,价值中国也意识到这一点,给专栏作者的原创作品给予了最高的股权奖励,但其它的版块仍有渲宾夺主之嫌,比如价值中国在付费问答、有偿下载、百科词条等方面的探索有点偏离核心,但新闻网摘和书评值得赞赏。
我认为人的一生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注意力更有限,所以我几乎只在专栏文章方面下功夫。
聚集了可观数量的专栏作者以后,还需要激发、引导、发现、筛选、聚集专栏作者的价值贡献,并通过恰当的途径实现从价值到财富的转换,在价值转换过程中,价值中国与作者分享价值转换获得的财富。专栏作者的专业和价值体现价值中国的专业和价值。
形象一点,价值中国目前的状况相当于召集到了合适的员工,制定了工资奖励政策,提出了一条比较含糊的前进方向。在价值发现、价值筛选、价值系统利用等方面还非常薄弱,目前收集到的,还只是些原材料,还没有形成加工能力。如果没有加工能力,就别指望靠“奇货可倨”将原材料卖个好价钱,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特点大家都明白。我建议价值中国在价值发现、价值筛选、价值系统利用几个方面配置更优势的人力资源,网中有丰富的资源,找到合适的方式就行。
另外,网中的氛围不够活跃,我认为这是文化引导方面出了问题,举个简单的事实:博友之间非常吝啬相互之间的评价,难道真的是值得称道的地方太少吗?我常常发现非常有价值的文章鲜有评论。
关键问题还是价值转换的途径和模式。要把那些发现、筛选、系统化的被公司认定有价值的智慧转换成财富,才能最终实现价值中国与专栏作者之间的价值共享。
如何发现价值、如何激发价值贡献、如何筛选价值、如何系统优化价值、如何转化价值?这其中的路径和模式很多,但有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只有在摸清了价值转换模式和路径以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发现价值、激发价值贡献、筛选价值、系统优化价值。
探索价值中国赢利模式的核心问题有二:
1、利用网中现有的专家和智慧可以开发出哪些产品?
2、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把产品卖出去?
产品分传统产品和创新产品。对于传统产品,比如书籍、咨询等,有现成的销售模式;对于创新产品,还得重新摸索其销售模式,所以应综合考虑传统产品和创新产品的比例。
本着让专栏作者实现价值的朴素追求,可以帮助那些能体现出系统价值的作者出版书籍或音像制品,以价值中国和作者的共同名义出版,这其中的益处,大家可以想象得到;可以为那些具备咨询能力的作者寻找客户;可以通过价值发现,引导大家形成无数的主题圈子,具备系统咨询能力;可以筛选出有价值的智慧,利用价值中国的媒体合作关系,扩大价值共享范围……总之,如果你发现了价值,就要接着思考如何让价值增值、让价值转换为财富。
我只是提了一个思路,没有具体的点子,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想让更多的博友来出谋划策,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