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原为养母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温馨的唐诗,可谓家喻户晓,我们习惯地认为“慈母”就是“慈祥的母亲”。
其实,“慈母”原为养母。该词最早现身于《仪礼》:“慈母者,何也?传曰:妾之无子者,妾子无母者,父命妾曰:女以为子。命子曰:女以为母。”
由此可知,要想成为“慈母”,下列条件缺一不可:其一,该女子必须是没有或者不会生育小孩的小妾;其二,丈夫必须还有另外的妾,且这个妾恰好一命呜呼并正好遗留下一个男孩;其三,还需要丈夫下达明确的指令:“宝贝,你把这个死了母亲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养起来吧!”
最初的“慈母”和“生母”的死亡有关,与“慈祥”无关,是一段伤心往事。唐代以后,“慈母”才开始泛指母亲。
慈母,原为养母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