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送温暖” 这一公益品牌


笔者观察发现,今日的“送温暖”已经演绎成为以“扶贫济困”为目的、日常济贫帮扶工作与节日慰问活动相结合,“多种形式并举”的系统工程;已逐渐成为工会组织“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和社会弱势群体一项长年举办的公益活动,成为工会组织凝聚民心、奉献爱心、塑造形象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关爱的公益品牌……

 

“送温暖” 已成为社会公益品牌需做大做强

艾君/

 

又到岁末年关,两节“送温暖”活动在全国悄然拉开了帷幕。“送温暖”这项启动于九十年代初期的春节期间的“帮扶救助”活动,表面看似乎是一种节日间的慰问活动。实际上这些来,我国的工会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新形势,探讨新问题,外延并丰富了“送温暖”的概念内涵。

近日,“暖—2010爱心互助大型义演”在工体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北京市两节“送温暖”活动再次掀起了高潮。这次大型义演活动极大地拓展了“送温暖”的社会影响力,在京城掀起了一轮关爱他人、共促和谐的热潮,是市总对“送温暖”活动社会化、制度化的有益尝试与探索。从北京市总工会今年“送温暖”形势和内容看,紧紧依照“1+6”文件总体要求,紧紧依托温暖基金会,积极探索项目制、社会化的运作方式,努力帮助困难职工家庭缓解在就业、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工作生活压力。与此同时,还将“送温暖”活动进行了“ci”形象设计,从理念、行为和识别进行了全方位的形象打造。围绕着“温暖”理念,采用多样化行为救助,用了可识别性设计元素,推出了“暖”形象。在“帮扶救助”范围上,涵盖了“生活、就业、医疗、助学”等许多门类。内容之广、形式之新、力度之大,备受社会关注。

实际上,近年来,北京市总工会在“送温暖”工作中始终在紧紧围绕着建立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做文章,不仅台了“1+6”文件成立了“温暖基金会”。还推出了为职工谋福利的“京卡·互助服务卡”,开通了为社会排忧解难的“12351”职工服务信息平台等一系列务实创新工会“送温暖”的举措。同时,积极推进工会的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关爱劳模、关心困难职工等工作坚持常抓不懈,法律援助、就业帮扶等多个服务项目做到了常规化,实现了运作机制的社会化。努力构建起了上下联动、分级帮扶的工会帮扶体系,增强了工会帮扶工作的社会影响。

从北京市总工会“送温暖”工作的一系列做法和举措看,将“送温暖”工作注入了新的文化理念,扩展了“送温暖”的内涵,丰富了“送温暖”的社会现实意义,使送温暖工作不仅只是春节期间的一项活动的标志,而且演化成为一项奉献爱心的系统工程。可见,今日的“送温暖”已经演绎成为以“扶贫济困”为目的、日常济贫帮扶工作与节日慰问活动相结合,“多种形式并举”的系统工程;已逐渐成为工会组织“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和社会弱势群体一项长年举办的公益活动,成为工会组织凝聚民心、奉献爱心、塑造形象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关爱的公益品牌。

无论是温暖基金会的建立,还是职工互助卡、1234平台的推出,都呈现出由过去的点线为主向点面结合的广度和深度延伸;呈现出由以往的活动的单一性向具有强化内外协调的力度和广度扩展;呈现出由简单的模式化向经常化、系统化、制度化、社会化的长效机制发展。这些在实践中的创造性劳动所形成的财富,为工会组织如何做大做强工会的送温暖品牌,更好地树立起工会作为枢纽性社会组织的新形象,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经验。

依笔者之见,在以人为本构建和社会中,“送温暖”这一备受社会关注的公益品牌必须做大做强。

要做大做强工会组织“送温暖”品牌,就要像北京工会组织这样依靠自身优势将救助帮扶工作走入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发挥好首都职工爱心互助平台的作用,做到慰问困难职工“全覆盖”,帮扶困难职工无盲点;就要广泛在社会上宣传弘扬互帮、互助、互济精神,推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融合、沟通;就要倡导和树立企业帮企业、职工帮职工、家庭帮家庭的社会风尚,为建设和谐首都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要做大做强工会组织“送温暖”品牌,就要用最温暖的方式“送温暖”,推动建立和完善帮扶解困的长效机制,积极主动联合有关部门一起在贫困职工就业、工资收入、医疗、社保、教育、住房等方面推出和建立起一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在帮扶救济体系上下工夫;就需要进一步深化送温暖工程,构建起上下联动、互助互利的工会帮扶体系。同时,也需要在“送温暖”工程的社会宣传、塑造形象上做文章,在社会广大职工中营造一种献爱心光荣、有善心荣耀的良好“温暖氛围”。让工会组织“送温暖” 成为社会上一种具有震撼力、向心力、聚爱心、凝民心备受社会关注和认知的文化品牌,树立好工会枢纽性社会组织的新形象。

当前,以“心系职工情,温暖进万家,专项解困难,合力促和谐”为主题的两节“送温暖”活动正在首都工会组织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这也是北京市工会组织以此作为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职工群众联系的具体实践。希望各级工会组织,把两节期间送温暖活动组织好、开展好,切实解决困难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户困难职工家中。

关爱贫困群体程度如何,体现着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愿我们伸出关爱之手,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升华自己的精神,获得助人的愉悦。

暖是一股春风,它能驱走冬的寒冷;暖是一种行动,它激励着人们解脱贫困的动力;暖是一种创造,它带来社会进步的文明;暖是一份情怀,它会让世界充满着爱的关怀。

让我们行动起来,认捐一个“温暖包”,献出一份爱心,让所有的困难职工都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吧!(原刊于2010年2月4日《劳动午报》,收录本博有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