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谒见司马太史之心也久了,却总不得机会。
司马氏可谓古今以来又一圣人,一部《史记》将其一生涂满传奇,更何况因为李陵直谏而获宫刑之罪,忍辱负重,可谓今古奇人。知司马氏墓于韩城,却总想象不来其墓何如,一朝得见,真的是不憾终生。
西禹高速向东约不到200公里,芝川出口东行约五公里左右,两侧松相迎,这便是将要到达太史祠前的路了。这里再往东是黄河故道。车行愈东愈低,而曲折后见一大字曰:扶荔宫。再前行,便是太史墓祠。于黄河故道之侧,层层而上,直入高云。
祠门匾额为国手启功先生笔迹,汉太史司马迁墓祠。
看到这几个字心里就不由得涌起一些崇敬来,历史不仅靠的是妙笔生花还要靠血和泪来书写,可是为什么历史总是这样曲折不堪?残缺美难道真的就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
步入这头一道门,通道全部由大大小小的石块铺成,没有台阶,仿佛华上五里坡前的路。但那石块却是出奇的大了。上去约有一里多,右侧又一道门,门楣上俨然苍劲书写:高山仰止。门侧后方一棵孤松县崖壁而生,仿佛标志着司马的那份孤高那份千古那份高远。高山仰止这几个字的含义真可谓深远,意味无穷,无韵之离骚,千古史诗。后人对《史记》的评价也包含了对司马氏无限向往之情。
入了这一重门,道路愈发陡俏起来。路面也形成一种两边高中间低的微下拱形。再过一道门便有了台阶。匾额上浓笔重墨“史笔昭世”四个大字。想来也再无人敢领受这样的美誉吧?太史祠就一阶一阶展现在我们面前了。祠堂内香火如织,人群膜拜不止。往来纷纷。堂后一蒙古包式的古墓,倒没有多大,上面的树木据说也有一千七百多年了。立于此地,远望,高架桥横贯而过,府首重门次第,奇险而远,真让人慨叹不止。
黄河之水,扶荔之上,史笔千秋,谁能与争?太史旧事,风烟历史,尽付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