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远:中国距世界音乐大国到底还有多远?
2010年2月6日,重庆市一位公安干警朋友王先生告诉我:曾经培养邓丽君、陈芬兰、凤飞飞、欧阳菲菲、肖丽珠等多名国际一流演唱家的李鹏远先生居住在重庆,李鹏远先生今年80岁,几十年全身心的投入音乐事业所积淀的音乐精华不为大陆所利用和吸收,是对人才的浪费,对知识的浪费。
近日有台湾媒体错误报道“邓丽君之师——李鹏远先生在大陆去世”,李鹏远先生如若真的去世,把毕生积淀的音乐精华带走,不仅可惜,更是两岸同胞乃至华人音乐圈的悲哀。
80岁台湾音乐大师李鹏远依然激情澎湃。
李鹏远大师说:我要在大陆再努力培养几名邓丽君这样的学生,今生就不会白活。有多人说我收关门弟子是不对的。只要我身体尚行,对那些愿意放弃喉头发声法,像邓丽君、白嘉莉、张帝、青山用丹田发声,追求歌声优美,走音乐这条道路,有志气成名的人,我永远不会对他们关门。只要他们有这个兴趣和决心,我愿意培养他们。
目睹李鹏远大师严格要求学生用丹田共鸣法唱歌。这是高一学生胡慧佳跟李鹏远先生学习发声技巧。
重庆干警热心而且很有社会责任感,他告诉我,从台湾有关资料得知,邓丽君7岁时进入了李鹏远的“正声公司歌星培训班”,后来又在邓妈妈的陪伴下到李鹏远的家中学唱歌,前后有5年学习时间。在李鹏远先生李主持的东方饭店时代,李鹏远广罗众星,培养可成大器之才,白天李鹏远悉心教导,邓丽君天资颖慧,领悟力极强,勤练歌曲,研习唱法及技巧,晚间即在东方临场实习,到李鹏远的歌厅唱歌,上李鹏远制作的电视节目,获得歌迷好评,才华初露,李鹏远说,有兴趣就是天才,能持之以恒就是天才,邓丽君就是这样的天才。
李鹏远先生与著名画家张大千合影。
李鹏远先生把当年邓丽君送给他的照片给蔡律看,一脸自豪,这张照片是李鹏远先生惟一留存的一张,他十分珍视。李先生称,照片上的字是邓丽君的父亲所写。
卞留念如此评价邓丽君:“20世纪70至80年代,是邓丽君的年代,她是举世无双的,没有人能够超越她!她的演唱是用内心、真情在唱,她很全面,闽南语、日语、法语……现在的年轻歌手要向她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她甚至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
学生辛欣赠送给李鹏远先生的留影。
学生金陵赠送给李鹏远先生的留影。
学生陈芬兰赠送给李鹏远先生的留影。
学生赠送给李鹏远先生的留影。
李鹏远先生的学生如邓丽君、陈芬兰、凤飞飞、欧阳菲菲等声震乐坛,特别是邓丽君,因其形象高贵、亲切、成熟,成为80年代的华语乐坛和日本乐坛巨星的天王巨星,是一位在华人社会具有相当大影响力的台湾歌手,亦是20世纪后半叶最富盛名的华语和日语女歌手之一。邓丽君的声音甜美圆润,温婉动人,以妙不可言的邓式唱腔和完美的演唱技巧,带领人们走进真、善、美的艺术境界里,邓丽君内心始终向往着到祖国家乡的演唱机会,1988年新春,通过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邓丽君在得知央视春晚的邀请后非常高兴,她挑选了《甜蜜蜜》、《小城故事》等三首曲目,准备在春晚演唱。然而,当年在台湾当局宣布与大陆的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的三不政策的影响下,邓丽君最终未能成行。10多年过去了,十亿个掌声依然如故,人们由衷地喜爱她,难忘她,怀念她。
李鹏远先生(右二)与台湾知名的音乐界艺人合影。
听了王先生对“李鹏远”的介绍,我对来自台湾的音乐大师肃然起敬,决定拜会李鹏远先生。重庆是个开放多元的城市,李鹏远先生“隐居”在一个普通的社区。
李鹏远虽然年逾80,但精神矍铄,脚轻手健,满头华发,他笑脸相迎,声音清朗:“音乐具有娱乐性、教育性,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在节奏和旋律中,我追求哲学的意境和内心真实的情感。”
李鹏远说:音乐如果没有教育性,那就只有毒素,社会就不会有祥和,所以音乐要承担提高人的品位、素质、净化人的心灵的责任,提升精气神,我完全理解薄熙来为什么在重庆倡导唱红歌的良苦用心。
台湾媒体介绍李鹏远先生。
李鹏远说:什么才算好歌?词要好,歌词要口语化,大陆有些歌词形式不对,不懂押韵,不能起承转合,写的是让人看不懂的诗;曲要好,大陆音乐旋律很美,但需要营造注入哲学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歌手要唱的好,大陆讲究音韵学,发音有十多种口型,用鼻腔而不用丹田共鸣,我认为唱歌遵循自然法则,唱歌就是大声讲话,自然就是美。中国的音乐开始走向世界,开始出现创作型歌手,要把中国打造成音乐大国,在大陆培养出超过邓丽君的学生,把中国音乐传播给世界,流传给世界,还需要中华民族特色的创新性的音乐理论支撑。
“等了多少年,盼了多少年,多少年,你也盼,我也盼,大家都在盼。本是一家人,何必隔两岸?多少年的梦呀,今天来实现,终于盼来两岸三通这一天!多少的思念,多少心里话,说也说不完,我们回家不必再绕弯,莫说心中多喜欢,多喜欢,根相连,情相连,心相连,同胞啊同胞,盼团圆,盼团圆。等了多少年,盼了多少年,多少年,你也盼,我也盼大,家都在盼。本是一家人,该有多方便,多少年的梦呀,相聚比蜜甜,多少知心话,说也说不完。我们串门不必再绕弯,莫说心中多喜欢,多喜欢,情相连,永相伴,永相伴,亲人啊,亲人合家欢。”
由郑玉玺先生、李鹏远先生作曲的《等了多少年》,李鹏远先生边弹边唱,情深意切,音韵优美,旋律悠长,浑然天成,荡人心肺。
李鹏远先生说:中国是文明古国(几千年前就有宫廷音乐),如中国古代音乐有《广陵散》、《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中国是文化大国,上世纪60、70、80年代台湾的音乐唱红东南亚,唱红世界华语地区。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大陆歌唱家宋祖英近年来到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举办音乐会,将中国音乐传播给世界,世界华人音乐人共同努力,相信中国距世界音乐大国不远。
李鹏远先生的专著《中国艺术歌曲集》封面
李鹏远在作曲、作词、歌剧、声乐等方面造诣很深,被同业人士推崇为“十项全能”和“祖师爷”。他创作的《母亲》、《寻梦园》、《清宫残梦》、《山歌不唱渐渐生》等歌曲被广为传唱,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还授予他“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荣誉博士”。
李鹏远先生边弹边唱《爱心》令笔者动容。
我好奇地问李鹏远先生:“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李大师贡献心力,李大师为何喜欢定居重庆?”
李鹏远先生答:“我祖籍重庆,从小由父母亲教导音乐,加上抗战时期青木关音乐学院是国家音乐重镇, 从小感染音乐熏陶,自己曾用牛皮纸及竹筒等材料自制胡琴,拉曲自娱。”
笔者与李鹏远先生合影。
李鹏远又坐在钢琴旁,给我们演奏由孙国胜作词、李鹏远作曲的《我爱新重庆》:巴山是我魂,渝水是我情,巴山渝水写满爱,爱我新重庆。我爱青青歌乐山,无边松涛秀绿茵,红岩盛开红梅花,朵朵是忠魂。我爱浩浩两江水,座座大桥托白云,高速公路连成网,长江挽嘉陵。
我爱巴山壮,我爱渝水清,巴山渝水写满爱,爱我新重庆。我爱高高解放碑,我爱巍巍朝天门,滚滚大江走巨轮,创出夔门一路歌,天下任我行。
蔡律 2010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