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德国DEG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卢培绪(我叫他“马克思”)先生要离开中国了。昨天晚上(2007年元月11日),德国DEG公司在北京凯宾斯基大厦二楼北京厅为“马克思”先生举行了欢送晚宴。我和公司副总裁马天骄还有我儿子郝恒应邀出席。
德国驻中国大使馆公使先生主持了这一台盛大晚宴,公使先生和德国本土专程赶来赴宴的DEG公司副总裁分别历数了“马克思”先生在中国六年工作的辉煌业绩,更重要的是十分地肯定了“马克思先生”的人品和他对中国问题的天才似的理解,尤其是德国DEG公司投资中国四川南充市商业银行的案例,为国际金融资本认识中国并投资中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际资本投资中国二级城市金融机构的开山鼻祖。
“马克思”先生是一个中国通,与我们的交流从来就是通畅的。当我与DEG的副总裁交流时,我们共同的提到了黑格尔、亚斯贝尔斯等德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哲学大师,副总裁还认为:中国人与德国人在意识的多方面和多层面是有共同点的——我对副总裁先生的话感同身受。我特别希望“马克思”先生能留下来——
晚宴具有融融乐乐的官方加民间色彩,德国政府表现得尤其的珍惜“马克思”先生。这使我想起一次与德国总理施罗德的偶尔相遇:两年前的一天,艺术界的朋友邀我去参加“798”的德国艺术家画展,我按时来到展会。片刻,不远处传来“中国式的嘈杂声”把我的注意力引向了画展大厅的门口,只见警察、便衣鱼贯而入,场面显得有些紧张。原来德国总理施罗德先生微服来访,光顾画展。总理先生出现在小小展厅,引起“中国式的嘈杂声”是自然的了——
施罗德总理细细地看了德国画家的每一幅作品,然后他走上主席台发表演讲,施罗德先生言语不多,几分钟的演讲中有一句话我特别记得,施罗德总理说:“各位,欢迎你们来到这艺术的殿堂,你们都是德国艺术家的支持者,先生们掏钱吧——”这是一个德国总理为自己的艺术家最好的赞许。
从总理到公使,毫不掩饰的个人表现看--德国政府特别珍惜德国人。这算一类“大国风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