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苹果?还是梨?
“你要多吃水果”。随便一个什么人,都有权提醒你。这是爱意吧,怎么在内心深处就有点烦呢。缺维生素,已经是问题。缺运动,是更大的问题。每次吃水果就如同吃药,是被迫的任务。看见自己如此,如同看见那些王朝,不可避免地向一个方向走下去。
说到水果,想起童年的很多往事。
有一种游戏,内容都忘了。先把人分成两拨,怎么分呢。先确定两个领头人,然后一个一个地问其他人:要苹果?还是梨?回答苹果的站到一起,回答梨的站到一起。
每次被问到的时候,当时的我都会很认真地思考一下。上次我选的梨,这次应该选苹果。或者想,梨和苹果到底谁更好吃呢?这一次觉得还是梨更甜,于是就会选梨。认真地选着,如同选了就会吃到一样。不管是苹果还是梨,当时都是稀罕物,真的吃到很难。在我的脑海里,苹果和梨,主要都是概念。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黑龙江乡村,远离水果。漫长的冬季,漫天的大雪。恰恰只有冬天,才能吃到一些水果。印象最深的就是冻梨,要用冰冷的水泡起来,那冻梨反而化了,多汁且甜。现在吃新鲜水果很容易,很多年了,反而吃不到冻梨了,北京好像没有这一口。
在黑龙江老家,说到水果,好像只有苹果和梨。其他的水果,不要说吃过、见过,连听说都没有。苹果?还是梨?当时孩子们的游戏,连想象的水果都是如此单调,且无限地重复。
有一年夏天,村里来了一个跑江湖卖艺的。“变戏法了”,他大声地喊,于是很多孩子很多大人都围拢过来。
“你想要什么,就能变出什么。”卖艺人如此说。
大家心里肯定都在想,这多好啊。每个孩子,一定都想成为变戏法的人,都想有变戏法的本事,那不就成了要什么有什么吗?贫乏的年代,连想象也不免贫乏。大家想象最多的,一定是吃的。
我弟弟当年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正在专注地思考自己最想要的东西,结果他的神情被卖艺人看中,招手请他走到中间。
“小朋友,你想要什么?苹果?还是梨?”真没有想到,卖艺人让人选的也是这两样。现在懂得变戏法的一些原理了,知道他必须有准备,他诱导你的选择,一定是他有准备的。
更没有想到的是,弟弟很坚决地说出了所欲:我要油条。
卖艺人一愣,立刻快速诱导:我问你,是苹果?还是梨?
弟弟依然坚决:我要油条。
结果呢?因为弟弟的坚持,卖艺人的买卖给彻底砸了。他变不出油条来。
卖艺人走了,人群散了。弟弟一个人站在原地,没有动。
最失望的不是卖艺人,应该是弟弟。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