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轻飘飘的花朵,也有沉甸甸的花朵[图]



  洪烛/桃花扇
                     这也是诗!                                                     小南的博客

   读诗,就是读美,读历史,读川流不息的山河和流光溢彩的人物。让我们颤叹、无奈!
   想起秦淮河我们还能想起什么?桨声灯影,绮罗画墙,柔弱无骨......
   可是光有这些不全是历史,使我们缱绻流连的历史不总是柔弱无骨的,有美艳桃花,也有血印桃花!有轻飘飘的花朵,也有沉甸甸的花朵,常常、沉甸甸的花朵更使我们流连忘返!谁说女人都是柔弱无骨的?红颜常使须眉愧!水做的女人有时比泥做的男人更有骨头!不信,你就翻翻历史,你就读读这首洪烛的《桃花扇》!

                          桃花扇■ 洪烛
这把祖传的扇子
注定是属于秦淮河的,秦淮河畔的桃花
开得比别处要鲜艳一些
你咳在扇面上的血迹
是额外的一朵

风是没有骨头的,你摇动的扇子
使风  有了骨头

这条河流的传说
注定与一个女人有关
扇子的正面与背面
分别是夜与昼、生与死、爱与恨
是此岸与彼岸。你的手不得不
承担起这一切,夜色般低垂的长发
成了秦淮河的支流

水是没有骨头的,你留下的影子
使水  有了骨头

 

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
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
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

别人的花朵轻飘飘
你的花朵沉甸甸

             古筝推荐语:
    洪烛的诗一向以大气磅礴著称,而这首《桃花扇》却刚柔相济,有怜惜,有赞美,有哀叹。如此背景错综复杂的故事,在洪烛的笔下,仅用寥寥二十行便深刻厚重的承载了一段刻入历史的爱情,而李香君的名字也成为一段历史的骨头。这首小诗我读过多遍,它的写作技巧并不新颖,是传统唯美的写法,通俗易懂,且信手掂来,但柔美中有风骨,且每读一遍都给我新的惊叹,耳目一新的感受。一首诗歌如何有力量做到亘古常新?这是一个谜。我曾多次研究过这首诗,所用的词语都是我们常用的词汇,可经过洪烛的排列组合后却能够穿越时空和历史。我的感觉,这是用骨头写出来的诗,才会有这般骨气和浸润,硬朗又不会被时间风化和腐蚀,即使再过几十年,依然值得一读再读。

                        [小南的博客]注:图片来自网络

 

   李香君故居刻洪烛诗碑 李香君故居里的洪烛题诗[云川儿博客] 

    2005年11月24日,有幸参观了秦淮河畔的李香君故居,在那里看到了洪烛先生的这首诗。这是那面墙上唯一的一首现代诗,也是一位熟悉的诗人的作品(从书刊上多次看到这个名字)。看看身边的游客,用幻想勾勒诗人、诗歌的形象,虽混迹于众多游客之中,胸中仍有一种熟悉的压抑不住的思潮往上窜涌,故先对之拍照存念,照片无法上传,现先将诗文摘抄如下:

                              桃花扇■ 洪烛

                                [省略]

  

 

          南京籍诗人洪烛的一首《桃花扇》很是精彩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王德安

    秦淮是金陵的诗眼,古代诗人为秦淮留下多少名篇,当代诗人更有许多咏古颂今的佳作,沿着诗人笔触,做一次秦淮游,体验文化景观、感悟诗心文情,是一桩十分风雅的事。来到桃花扇故事的发生地:李香君纪念馆。李香君是个爱国又钟情的妓女,从明代起就有许多赞颂的诗文。南京籍诗人洪烛的一首很是精彩:“……风是投有骨头的,而你摇动的扇子/使风也有了骨头/……水是没有骨头的,而你留下的影子/使水也有了骨头//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那是一段历史的骨头……”诗人巧妙地将抽象的“骨气”和扇骨自然联系起来,全诗也在这轴心意象上展开,所以写得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心驿香君

胡俊年

没有读过《桃花扇》,却是通过《柳如是别传》知晓了李香君。总想拨开历史烟雾,去了解那个时代女子的真实面目,不是因为她们的身世,不是因为她们的才艺,不是因为她们的故事,也不是为了猎奇,只是想了解,中国古代那些在人格和精神上独立的女人究竟是何等风采

天地灵秀之气,不钟于男子,应属于妇人,有才色的女人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为什么诺大的金陵,要去寻找媚楼香君呢?我想起 了“全中国最博学的人”,陈寅恪一直和一个女人完成中国史实的一些伟大的工作。他们有伟大的人格,做了伟大的事。但为什么一直和女人完成这项伟大的事?在中国士人的心里有说不出的结。我不是士人,却有士人那样的结。

进入媚香楼,古琴、残棋、香闱、书香------

媚香楼是秦淮名妓李香君的妆楼,得于《左传》中“兰有国香,人服媚之”之句,可谓人楼玉配。李香君慧媚玲珑,气质高雅,色艺超群,入尘而不染,人称“玉扇坠”。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与她邂逅,一见钟情。由于遭受奸党阮大钺迫害,侯方域投靠史可法避难;而为拒绝南明奸臣马士英等人逼嫁为妾,侠骨丹心的李香君在此楼誓死抗婚,头破血流,溅在侯公子所赠的定情扇面上。画家杨龙友随手蘸血画出绽放的桃花。

南明覆灭后,李香君盼来的竟然是侯方域落魄归清,顿时爱恨交加,肝裂心碎,撕毁那把见证两人深情挚爱的桃花扇。后来遁入空门,最终红粉凋零。清初戏剧家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创作了名剧《桃花扇》,演绎了令人难忘的爱恨情仇,颠覆了中国人的审美情结。

如今的媚香楼为两院,仿明建筑,前临街巷,后倚淮水,粉墙黛瓦,精致秀雅。庭院中玉立着香君的执扇石像,冰清玉洁,风姿绰约。楼内展示其平生史料和昔日陈设。

在众多的吟咏佳作中,现代诗人洪烛的《桃花扇》匠心独具:“风是没有骨头的/水是没有骨头的/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深情的赞颂了李香君的民族气节。

斯人已去,香楼犹在。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