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票实名制不劳民、不伤财


  火车票实名制不劳民、不伤财

  ——兼问王东京教授

  本报主笔 刘长杰
  

  大年三十这一天,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的王东京主任,在其实名博客上发表了《铁路实名制购票是劳民伤财》一文。由于此文随后被网站编辑推荐阅读,因此同一天,就有数千网友跟帖发表留言。此后一周,该文又被多家网站转载,网友也没有休战罢手的意思,反对声和支持声此起彼伏。稍加统计即可发现,在发表留言的网友中,反对者甚众,支持者十不存一。

  王东京的宏论主要包括这三点:一,春运火车票难买,并非“黄牛党”所致,而是车票供不应求,因此不是“黄牛党”造成了车票短缺,恰恰相反,是车票短缺成就了“黄牛党”;二,根据“消费者剩余”理论,打击“黄牛党”其实只需一招:放开价格;三,今天推行所谓实名制购票并非明智,而是铁路部门在向身份验证设备供应商让利的行为,所以恐怕是劳民伤财之举。

  我们对王教授的上述观点,持否定意见。在人均铁路大致只有一根火柴这么长的中国,车票在春运时呈现短缺之状,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这并非是黄牛党出现的必然条件。尽管从经济学的理论看,只要市场上存在着显著的供不应求,就会有倒买倒卖、哄抬物价的现象发生,但中国的相关法律毕竟已经明确“不准倒卖车票”,情节严重者甚至要被判定为“倒卖车票罪”。 短缺是社会的现状,但“不能倒卖车票”是法律的强制规定,每个公民必须无条件遵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王东京以一种关怀的心境去“理解”黄牛党,破坏了社会最低层次的道德底线——法律;而他的“车票短缺成就了黄牛党”,也是一个伪命题。

  其次,在中国铁道高度垄断的市场条件下,谈“消费者剩余”理论,谈“用市场价格来调节公众需求”,无异于缘木求鱼。作为经济学教授,王先生没有任何借口忽略这样的事实:铁道是由国家投资,花的是老百姓的钱。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是先放开票价,用价格来调节市场需求,还是先放开市场准入,让民资进入从而形成自由竞争的铁路运输市场,王先生可有考量?

  第三,火车票实名制既不劳民,又不伤财。王教授所谓的劳民,无非是这样一些理由:实名制将会增加售票的信息录入时间和验票的信息核对时间,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影响人流疏散;实名制要求旅客买票和上车时都要携带并出示证件,这无疑增加了旅客负担。其实这样两个理由不值一驳。公民出门带身份证件,天经地义;印度、俄罗斯都是火车票实名制推行的大国,也没见他们的铁路效率低到何处。

  再说“伤财”。火车票实名制不但可以打击贩卖火车票的违法犯罪行为,预防、控制和打击铁路站车上的旅客财物被盗、抢劫、杀人、爆炸、贩毒等,而且从人身安全保障和乘车管理上,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保证旅客安全这个角度上讲,中国铁路为推行车票实名制投入多少资金,都是应该的,一点不多余。

  每遇年关,“回家”都是一个令人寝食难安的命题。然而,失去的工作可以再找,退掉的住房可以再租,离开的城市可以再来,雪再大,路再远,车再挤,购票排队甚至通宵达旦……可归根结底,家还是要回。这就是独特的民情,独特的国情,也造就了独特的“春运难题”。我们也知道,就算火车票实名制推行开了,也不可能在现阶段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但它无疑是中国铁道的一种努力,一种进步,一种态度。

  对于春运市场来说,没有比“让真正的乘车人公平地买到火车票”这个保证更重要的事情了,我们因此支持这个实名制的坚决推行。

                             *                                             *                                                   *

  顺便说一句:王教授估计是轿车、飞机坐多了,不了解一张火车票对于归心似箭者的特殊价值,他们是无奈之下才被迫做出承担高票价的选择的,而并非自主自愿。遥想当年,大学生王东京在人大求学,每年寒假为购买火车票回家,不得不在人大东门的售票点通宵达旦地排队。当时寒风凛冽,人困马乏,那情形于今想来还苦不堪言……

  在此需要提请王东京教授注意的是:二十年前车票就短缺,就有黄牛党。只不过因为铁路部门对高校学生实行的“实名购票制”,才保证了您只用一半的价钱,就可以购买到一张可以坐着返乡的火车票。您当年过年回家就是刚性需求,就该用学生证享受半价,而且还是坐票;可今天,您却希望那些同样渴望过年回家的人们,用超高的价格来购买一张火车票,而且有可能还是站票……

  您作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良知何在!?

  ***注:此为发表于20100221时代商报头版三经论坛评论的原文,发表时http://www.sdshang.com/MMM/P_Show.asp?ID=42909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