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暴涨下的中国汽车市场


    

  房价暴涨下的中国汽车市场

                                          古清生

 

              中国人消费:两大件剩下了一大件

 

近年评议年轻人的生活,以有车有房概括之,大致如此可称脱离了贫民生活。唯在现实生活中,房子的价格暴涨,涨到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皆惊世骇俗的程度,就逼迫了购买者无数,很多建起来的房子,开发商自己按揭买下来搁着——等待继续涨价。相反的是,中国汽车每年产品品质上升,产品价格下降,形成了一方垄断(土地垄断)一方市场竞争的态势。

朋友问俺,2009年的汽车市场是不是真的喷发?汽车供不应求是不是真的?时间离2009年越来越远了,却还有朋友不相信2009年的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是真的。俺告诉他,一切都是真的!俺提速腾车去考察,都等不到顶级配置的,那还是大众公司赞助俺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搁下其他因素,俺认为这与中国人的两大件消费有关。

中国人对于大件的消费,从来不及欧美人那么轻松,都需要一个阶段的赚钱,把钱赚够了再买。然而到了现在,房价就像暴冲的丰田车没办法刹住,而汽车价格在激烈的竞争下,每每降价,这就让人在两件消费中将赚下的钱先买汽车。动不动百万以上的房子,确乎令人敬而远之,或者买房,也买到市郊去,北京有许多人去燕郊买房就是实例。从而导致没有买房的人,先买了车再说,买了市郊的房子的人,也得买上一辆车才有出行方便。

于是,买房与没买房的人,买汽车的积极性甚高。由此推高了车市,确实是一股难以抗拒的开山破峡的潮流。中国人顶级消费的两大件,最终只剩下房子一大件,汽车的价格,渐渐为普通人可接受并拥有购买力。恰也因为有车可买,那些不堪忍受房价巨高的人们,他们可以选择市郊的便宜的房子,完成一个居者有其屋,行者有其车的人生历程。

 

房价暴涨不利于房地产,有利于汽车市场

 

新的一年,从房地产业传来的消费,依然是暴涨态势,这对于汽车市场来说,仍然是一个利好消费。在人们不能鱼和熊掌兼得的时候,买汽车可能是高端消费的唯一选择。假如中国城市的房价涨到10万元一平米,人们可能不至于去山里挖窑洞居住,可是选择周边城郊居住的人数一定大增,交通不便么,无非自己买一辆车吧。

中国人的物质生活,从未有过如今天这样充满了欲望,城市周边的空地全都盖起了大片的楼群,建筑机械24小时不停运转,这个时代最富有的人,无疑都是房地产开发商,他们比印钞公司更有钱,因为现在有支票和储蓄卡。

俺相信很多人不满意当今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离奇的高,将全社会的财富都聚集到少数人的手上,很多人将半辈子的血汗钱也买不到一套像样点的房子。到燕郊去,大约也是许多居住在北京的人之唯一选择。如果房价仍然持续上涨,俺相信汽车市场就还会像2009年那样火爆。

 

           房地产是中国真正的经济定时炸弹

 

很显然,房地产的价格是人为控制的价格,汽车的价格已经完全市场化,汽车产业是健康的,房地产成为中国真正的经济定时炸弹。当房地产涨到以合法收入的人都买不起房子的时候,社会就彻底失去了均衡,中国经济就面临崩溃。

当然没有人愿意看到那一天,就像1997年的泰国,由于极端暴涨的房地产导致了金融危机,泰国和东南亚经济海啸般倾覆。人们看到了比鳄鱼更血腥残暴的房地产商将中国人民绑架,人们怀着充满恐惧的无奈,谁也为知道未一会发生什么。在这种焦虑心情主导下的中国人,只好盼着那颗炸弹早日爆响。

金融危机一样会影响到汽车产业,可是现实是最好的裁判,人家房地产愿意走向自杀式的价格暴涨,谁也无法阻止。过去,相关部门也试图阻止汽车价格下降,试图托市,试图禁止人民消费经济型汽车,最后终于还是市场说了算,汽车产业没有加入经济泡沫制造大军之列。

 

             在中国越健康的产业越不被看好

 

早些年,御用的经济学家认为,汽车产业不能步家电产业的后尘,那样不好。并且要规避摩托车产业竞争,否则汽车产业赚不到大钱。唯汽车市场的现实抽了御用经济学家的耳光,打得他们灵魂出窍。

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步上了快速成长期,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蒸蒸日上,以至于就要像中国家电那样,逐步收复市场,真正成为民国经济支柱产业。可惜的是,在中国的价值观总是变异,越是做好的产业,大家获得的利润不如将市场做坏的产业多。不污染的企业,比污染的企业活得艰难。

将汽车产业与房地产业比较起来,每一个汽车企业的经理人都如履薄冰,即便是在市场大好的情况下,谁也不能完全自保。只有房地产业,他们拼足了力气要将市场捣毁,要把国民经济搞到崩溃的程度,他们却如经济英雄。

当代人都活在黑色幽默中,只有度过了这段历史,将来回过头来看今日的经济,人们才会明白荒唐是如何水煮的。那些活得不太舒适的大型汽车企业,也开始了一些重要的动作,要把一些与之竞争的汽车企业收入袋中,找回垄断时期的地位。这不是没有危险,与世界经济相悖的中国经济,劣币淘汰良币的历史仍然在沿续。

没有谁会担心排在历史上的地位,在一个缺乏理想和信仰的时代,除了早晨的一声叹息,谁又能抹去阳光下的阴影?记得俺在考察中国大鲵的路上,看到了辽阔的大地,那大地上人烟稀少。或有,亦只剩下老人们,中国的经济为什么要挤到道路不通的都城?